钦差大人回京复命后,陈明去牢里看望严立恒。
同僚一场,对方落得这样的结局亦非陈明所愿。
走入牢房,发现这位老大人并没有如自己想象那般不堪。
他静坐在陋室里,看起来异常平静。
见到陈明前来,严立恒起身行礼,陈明赶忙扶住他的胳膊,让其不要多礼,与他席地而坐。
坐定之后,严立恒那浑浊的眼眸紧紧盯着陈明,缓缓开口道:“大人,还是你赢了。“。
陈明轻轻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他沉默片刻,方才开口道:“严大人,这并非同场竞技,没有输赢,我只是想给蒙冤死去的人讨一个公道。“。
严立恒微微颔首,神情中透露出一丝懊悔,轻声道:“是我错了。“
只是不知他所说的“错”,究竟是刚刚言语上的失误,还是之前行为上的过错,亦或是两者皆有?
紧接着,他的面庞之上渐渐浮现出一抹淡淡的追忆之色,那声音也变得愈发低沉缓慢,口中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也并非一直如此,我也曾为百姓挺身而出啊,伯昭,难道你忘了吗?去年那轰动一时的烧饼案,我也是与你一同深入民间,竭尽全力去救治那些深受其害的百姓啊!”
说着说着,他的情绪逐渐激昂起来,那原本沉稳的语调也变得高亢有力,最后甚至直接直呼陈明的字,仿佛要将心中的那份不平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
陈明静静地聆听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随后郑重地点了点头,道:“大人,我未曾忘却,我也知道你在任职期间,还为百姓做过许多事,在我心中,我一直敬您为长者。”。
严立恒听到陈明此话,竟然有些想哭,他继续道:“这次,我也想为百姓鸣不平,可我没有能力啊!伯昭,你说是我错了吗?如果后面没有任何人帮你,你又当如何?”。
人往往在意识到自己犯下错误之后,便急切地想要道出其中的缘由,期望能得到他人的同情与理解,进而产生一种认同感。
然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果易位而处,对方处于自己这样的境地,也一定会做出自己这样的选择。只可惜这一次,他未能如愿。
只见陈明神情坚毅,目光中闪烁着笃定的光芒,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子曰:‘知其不可而为之’,晚辈为人处事,只求一个问心无愧,唯有如此,夜里才能睡得安稳踏实。”
严立恒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后缓缓说道:“好,伯昭,我由衷地敬佩你,敬佩你能够不顾及全家上下所有人的生死安危,毅然决然地去追寻那个心中的公理,但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样。”
他的话语中虽然有对陈明的钦佩,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陈明听了他的话,再次点头道:“我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我从未想过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因为我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甚至因为思想和眼光的局限性,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的认知就一定正确。大人,您也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道。”。
一入官场就像进入了一个“大染缸”,里边不知道埋没了多少忠臣良将。
是个人都会权衡利弊,只是有的人不愿意趋利避害。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陈明并非圣人,他做不到兼济天下,可路遇不平,其会拔剑而起。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夜里,严立恒躺在狱中的茅草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他回到了少年时期,那个被元廷分为“四等人”的年代,家里人都饿死了,他也快了。
怀着生的希望,他拖着虚弱的身躯去地里看看还有没有被人遗漏下来的草根,草根没挖到,却发现一个老鼠洞,里面竟然有两三斤黄豆……
三日后,陈明静静地坐在书房内,手中把玩着一枚挂在腰间的玉佩,思绪却如那奔腾的江水般汹涌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