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帐营地之中,夜色浓稠如墨,唯有几盏风灯在角落里摇晃着微光,影影绰绰。一个关乎万千民生的土地政策,历经刘逸尘精心制定、李善长犀利质疑,再到贾鲁恳切进谏,终于有了雏形。朱元璋独坐帅帐,对着那尚有余温的方案,整整思索了一整夜。帐外寒风呼啸,似在催促,又似在考验,而他心中,也如这夜色下的暗流,翻涌不停。终于,朱元璋咬了咬牙,下定决心。
“传令,把所有将士都召集起来,咱要有事情宣布!”朱元璋扬声喊道,声音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果决。手下人匆匆应下,转身奔入夜色。朱元璋走到水盆前,舀起一捧凉水,狠狠扑在脸上,寒意瞬间驱散了些许困意,他甩了甩头,精神百倍地迈出帅帐。
此刻,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晨曦艰难地撕开夜幕,给营地镀上一层朦胧的亮色。当朱元璋昂首阔步走上高台时,手下文武已然悉数在列。文官这边,人数寥寥,仅有刘逸尘、贾鲁、李善长三人。可别看人少,质量却高得惊人。刘逸尘自不必说,贾鲁乃是做到中书左丞的专业官僚,浑身散发着久居高位的沉稳;李善长更是在地方摸爬滚打多年,那眼神里都是老谋深算的精明。就这三人组合,比起高邮城那帮只会纸上谈兵的小说家,不知强出多少倍,朱元璋暗自得意。
再看武将这边,阵容颇为可观。徐达还在怀远紧盯彻里不花,汤和负责留守临淮,虽缺了他俩,可费聚、花云、吴祯、吴良、陆仲亨,李新材……几十号人,排成一列长队,各个身姿矫健、眼神坚毅。这些人多是百户,统领百人,也称得上是小军头了。只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如今的正式官职不过是个九夫长。本因救了郭子兴,理应受重用,却因不愿与赵均用开战,惹得郭子兴不快,官职就这么耽搁下来。不过朱元璋心底并不在乎,在他心里,自己早就是这帮人的当之无愧的统帅,而今日之后,他有预感,自己的地位会愈发坚如磐石,无可撼动!
朱元璋俯视众人,朗声道:“凡是和元廷有勾结的豪族大户,一律严惩不贷,若是有害民之举,坚决诛杀,并且将家人贬为奴仆!”这话音一落,好似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主张严惩豪族,本是刘逸尘的设想,可刘逸尘起初并未提及家人。在他心里,“祸不及家人”是原则,而且打心底反对奴仆制度。
可经贾鲁一番剖析,刘逸尘想法变了。贾鲁说得在理,祸不及家人的前提是福也不惠及家人,在家族盘根错节的古代,那些豪强作恶,妻儿亲戚哪个没跟着享福?甚至就是帮凶,理应受罚。再者,有功将士多分田,家中缺人手耕种怎办?把豪强家眷、俘虏充作奴仆,既能解决将士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征战,等天下太平,再下令释放,或是规定年限恢复自由身,也无不妥。毕竟,慈不掌兵,做事得务实啊!刘逸尘暗自思忖,越想越觉得贾鲁所言极是,也越发觉得自己穿越而来,并非无所不能,要学的还多着呢,甚至盘算着把琐事丢给李善长,自己好向贾鲁多多请教,把这老狐狸的智慧榨干。
朱元璋接着大声宣布:“每到一处,查抄豪族田产,清点荒地,授予普通百姓。每丁三亩口粮田,不用缴纳田赋,归每家所有,不许买卖。凡是家中有人从军,每多一人,多分三亩口粮田。立下战功,另有赏赐。若是从军人数多,缺少青壮,可以申请,派遣劳力,帮着耕种收割!”这声音铿锵有力,如洪钟般响彻营地,短暂沉默后,瞬间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
“主公英明!主公想得太周到了!”将士们兴奋得满脸通红,心里乐开了花。他们清楚,跟着这样的主公,有实打实的好处,卖命也值了!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刘逸尘最初设计口粮田,是为保民生、防兼并,维持均田大局。可经朱元璋这一调整,口粮田成了归附的福利,吸引力瞬间爆棚。想在这乱世逐鹿天下,先得稳住基本盘,有这免费又免税的口粮田,家中有人从军还加倍给,谁不心动?土地不够?从大户收缴,荒地开垦,还能往外拓展,眼下肯定够用,真到人丁滋长要重新分配,那也是十年、二十年后的事了,到时候再说呗,先把当下过好才是正经。
“口粮田之外,剩下的田亩按照人口,平均分给各家,称为流转田……这部分土地,需要缴纳田赋,而且收成越高,田赋越高。每隔十年,要根据人口数量,重新分配一次。”朱元璋继续说道,眼神锐利而坚定,“再有,在口粮田和流转田之外,还有桑麻田,就是给各家各户,种植桑树,果树,生产丝麻,织布制衣。在咱的治下,要吃得饱,穿得暖!”这桑麻田,可不就是北魏隋唐的永业田嘛。黄河连年泛滥,灾荒肆虐,流民遍野,生态崩溃,百姓别说温饱,连树皮都啃光了。贾鲁作为治河行家,深知种树的紧迫性,桑树果树种起来,既能防洪,又能给百姓添些生计,女人纺纱织布换钱,男耕女织,日子才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