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离开学还有一周的时间,你先回家,和家里人好好商量。开学前提前两天过来,我们依然可以给你办理高一的入学手续。”
陈强中话音刚落,另外几位老师也纷纷点头保证。
感受到陈强中的真诚,陆允川起身,郑重向几位老师鞠躬,但声音依旧坚定:“几位老师,我家里只有爷爷,他不会反对我的决定的,我还是想要上突击班。”
劝导无果,陈强中叹了口气,也不强求,而是开始向陆允川介绍一中的高考突击班:“突击班不收学费,但需要自己负担书本费用,如果想要在学校住宿,需要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住宿费和餐费。”
想了想,他又补充道:“针对一些无法脱产学习的考生,也可以选择在家学习,并且随时可以过来问问题或者更新考试资料,但是,每个月必须参加突击班的月度考试。”
说完,陈强中像是放下了心里的疙瘩,语气也重新轻松起来:“小陆,你的成绩本来就很拔尖,已经有很大的可能考上普通大学了。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你可以朝重点大学发起冲刺,你有这个能力!”
————————————————
从陈强中家里出来,已经是下午了。
陆允川推拒不过,被强按在陈强中家里吃了一顿午饭,才拎着一袋几位老师赠送的资料和试卷告辞出来。
从家属大院离开,他的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时代的教师,真的是纯粹而伟大的,他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只希望不埋没了哪怕一个人才。
收拾好心情,陆允川骑上车,开始“考察”整座县城。
他没忘记,除了“高考”,自己还有一个大目标,就是“搞钱”。
在这个机遇迭起的大时代,必须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
昨天请孩子们吃糖,加上今天拜访陈强中买的点心,陆允川的“小金库”已经告急了。
离大队的“作分”(根据工分来分配今年社员的劳动所得)还有接近一个月,眼下自己是真的弹尽粮绝了。
所以,赚钱,迫在眉睫!
穿行过小半个县城,陆允川惊讶地发现,这里居然已经有了许多“个体经济”复苏的迹象。
在广场边和小巷口,已经有了背着背篓的年轻人。他们在卖一些日常杂物,等到“打办”过来巡查,就背起背篓和“打办”打游击;
但是让陆允川没想到的是,现在的“打办”早已转型成了“工商局”,对于这些练摊的年轻人,也多半是虚张声势。
一些工厂或者机关单位的家属院,也有了稀稀拉拉的三轮车,在挨家挨户收着废品。
“个体户”和“投机倒把”,在这个贫穷的小县城里收获了一种超越了时代的宽容和认可。
等到又转了几条街巷,看见了一条初具雏形的小集市,陆允川突然想明白了。
在那些大城市,条件更好,所以更多人没有迫切的生存压力,“计划经济”依旧是发展的纲领;
但是在贫穷的角落,人们会主动去寻找变革和创造的力量,只为了能够多挣一口吃的,多找一条活路。
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不外如是吧。
这个小集市摆在县纺织厂家属院的门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纺织厂是河山县最大的国有企业,家属院自然也是最提气的,连续两排的筒子楼,簇新雄伟。
纺织厂的职工和家属自然也是高高在上,他们住在楼房里,往东就能看见远方连绵的山,低头就能看见城市里那些平房院子里的人活动。
这种居高临下,带给了他们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陆允川把车临时停在家属院前的自行车棚里,锁住,然后慢慢地在小街上徜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