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大宝让邓忠跟钟邕在他们走后第三天才开始临摹张贴,主要不想师纂知道得太早,以免节外生枝。
等到第十五天。
钟大宝的第二个锦囊发动,得知两人带着蜀主金蝉脱壳,卫瓘一定会着急上火,从剑阁调出最少一半的军队前往益州的州城治所。
钟邕送信需要一天,而卫瓘大军快速抵达需要四到五天,他本人倒可以快马加鞭一两日内抵达。
蜀中天府之国天下皆知。
但在那之前,钟大宝已经派人把粮仓里的粮食借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粮食也都有去处,蜀都实际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卫瓘十余万大军胡吃海喝几个月。
这样一来……
很可能出现军队扰民以及军屯侵占民田的问题,若是民间怨声载道,就很可能诱发民变。
卫瓘调过来的军队越多,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越大。
同时钟大宝还让邓忠在城中散布流言,说卫瓘胡烈等人想抢政绩,才故意将画像画成自己的模样,没有人会相信钟大宝肯将自己广施仁政的好名声拱手让人。
届时益州的官员和百姓自然为钟大宝抱打不平,更不会待见卫瓘这无耻小人。
偏偏这个时候,卫瓘已经不能拉着蜀主刘禅去巡城安抚民怨,蜀中剩下尚有威信的人,只剩下一个让人一刻都得不安生的姜维。
这也就是为什么钟大宝会留下第三个锦囊,要邓忠在卫瓘即将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才力劝他请教姜维。
这一来是为了显得不那么刻意,进而打消卫瓘的疑虑,让他别在司马昭那里乱说话,至少密谋设计这些在出问题之前不能说那么早说。
这二来……
是为了履行和姜维的承诺。
当时姜维担心民变会让卫瓘胡烈等人恼羞成怒,继而行那屠城之举。
同样姜维也担心他举兵起义时的正当性,只有官逼民反,才能形成足够的声势。
所以钟大宝表示围师必缺,给卫瓘留下最后一道生门,也就是姜维。
届时姜维只要以为民请命的大公无私姿态示人,赚取民心,一旦遭到卫瓘的打压,姜维只需要像个受气包一样任劳任怨,那益州军队、官僚、民众、士族,都会无比同情他的遭遇。
一旦事发,群情汹涌,众望所归。
当然钟大宝此举,主要还是为了忽悠姜维继续坐牢,好让自己省心筹谋。
姜维虽然无奈,但人在屋檐下,也只得听从指挥,静待局面变化,他从中得利。
钟大宝让邓艾把阴平的行军方略送给姜维,跟他交换西北防御方略。
姜维可以从阴平到沓中,去攻打大魏防守薄弱的金城郡,到时他随便指一个幼童说是北地王刘谌的遗孤,就能在西北割据,在帮助某人牵制司马昭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偏安西北延续汉祚,可谓“双赢”。
当然,这个部分邓艾是不知道的。
钟大宝跟姜维约定,只对邓艾说是好奇他的行军,姜维还把一些简单的西羌族语悉数传授给邓艾,这是姜维抵御西羌这么多年的全部心得,至于姜维能策反多少旧部随他远走他乡,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钟毓才把钟大宝所有布局模拟拼接出来,顿时感觉汗流浃背,因为他发现亲弟弟这些筹谋,扣一顶纵敌养寇的帽子一点都不冤枉。
不过话又说回来。
当年司马仲达在诸葛孔明唱空城计汗流浃背抚琴时,他骑在马上侧耳倾听,又何尝不汗流浃背?
“罢了罢了!既然老夫都死到临头,也就无所谓再疯这最后几天。”
钟毓做了几个深呼吸,对钟良道:
“你快马去陈仓给司马昭送信吧,其他两件事,老夫替他来做便是。”
“送信?”
钟良不解,连忙问道:“少爷不是说去和司马大都督讨要竹简吗?”
钟毓呵呵一笑,“讨要竹简只是个由头,就算没有那批竹简,士季也会让你以别的理由去通知司马昭。”
“少爷是想通知大都督什么?”钟良还是不解。
钟毓笑道:“他让你通知司马昭,就说他钟士季已被羊叔子擒获并打入大牢。士季瞒天过海做了这么多,若蜀地生乱,司马昭十万大军在陈仓或许会对乱局产生影响。但他是个聪明人,一定想知道士季背着他都做了什么,而你要做的,是设法勾起他的好奇心。”
“噢!原来如此!”
钟良恍然大悟道:“只要大都督回来,十万大军在陈仓不敢擅动便形同虚设,汉中兵力又不足,伯玉大人在蜀中就有可能应付不了乱局了对吧?”
“你说的只是其一。”钟毓摇头道。
“那还有呢?”钟良问道。
“其二?”
钟毓心中感慨万千,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男子汉大丈夫,亲口许下的诺言,可要兑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