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研究一些新的通信手段,比如利用信鸽或简易的信号弹,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传递信息。”
王启年眼睛一亮,“此点甚为关键,通信的及时与准确关乎海战的胜负。
我们还可探索一些密码旗语,使信息传递更为保密。”
随后,王启年继续撰写奏书:“臣以为,当务之急,乃兴造新型战舰。
此舰之设计,需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船身应更为坚固,可采用双层木板,以桐油反复涂抹,使其防水抗腐。
其长度宜增至六十米许,宽度亦应有所拓展,以增稳定性与载货量。
于火炮配置,当效仿葡萄牙战舰,设多层甲板安置,火炮数量至少增至五十门。
不仅有大型之加农炮,可远击敌舰,亦需配备中小口径火炮,以应近战之需。
船身设计注重流线型,减少航行阻力,且探索新型辅助动力装置,利用水流与季风规律,增强航行能力。
火炮制造注重精准度与射速,合理布局于战舰之上,使火炮的射击范围最大化且互不干扰。”
在阐述战舰设计的同时,王启年也考虑到了人才培养的问题。
“然仅有战舰,而无善驾之人,亦为空谈。
臣建议,于沿海诸地广设水师学堂,招募聪慧子弟,习航海之术、火炮操演及船舰修缮之法。
可聘西洋之技师,传其先进之技艺,亦使我中华子弟能精研其理,融会贯通,创我大明独特之水师战法。
学堂当设立于沿海交通便利之处,如雅加达港附近,便于招募沿海子弟。
课程设置除航海、火炮操演、船舰修缮外,还应增加天文、地理、数学等基础学科,培养学子的综合素养,加入海洋文化、外交礼仪及各国风土人情内容,使其全面发展。
聘请西洋技师传授技艺固然重要,但也需选拔我大明有识之士为教师,传承我中华之智慧。
管理模式上,可采用考核淘汰制,激励学子努力学习,优秀者可直接进入舰队任职,且给予优厚待遇,以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水师。
并与民间航海家族、商会合作,为学堂提供实践经验与资源支持,为学子创造实习与就业机会。
教材编写精心筹备,涵盖多方面知识技能。”
写到此处,王启年又联想到了舰队的补给与后勤保障。
“再者,海外远航,补给至关重要。
当于沿海及海外诸要地,建立稳固之补给港口与仓储。
如帝力港之类,可与当地结好,设我大明之专用码头与仓库,储备淡水、粮食、火药及船材等物,以便舰队往来休整,无后顾之忧。
在东南亚一带可选择一些合适的港口建立商站与补给点。
比如马六甲,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东西方贸易的要道,若能在此建立我大明的商站,不仅可控制贸易往来,还能为舰队提供补给与休整之所。
还有苏门答腊岛的一些港口,资源丰富,也可作为备选。
在这些普吉港口建立商站后,我们可与当地部落或政权进行贸易往来,换取所需物资,同时传播我大明文化与技艺。
但在港口建设与商站运营过程中,我们也要防范他国的觊觎与干涉。
需建立一支专门的港口守卫部队,配备精良武器与训练有素的士兵。
港口建设结合当地地理环境,设计高效码头布局,方便战舰停靠与货物装卸。
港口守卫部队可从舰队士兵中选拔培训或单独组建新军,建立完善训练体系,使其具备应对海盗与他国挑衅之战斗力。”
王启年的奏书,不仅着眼于战舰本身,更涵盖了与之相关的诸多方面。
他深知,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朝廷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但他坚信,唯有如此,大明方能在这汹涌澎湃的大航海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护佑海疆,开疆拓土,重现昔日辉煌。
“臣深知此举不易,然为大明之长久计,为兴明府之未来,臣冒死进言,望陛下圣裁。
臣愿亲率工匠技师,投身战舰建造之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王启年在奏书结尾,言辞恳切,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与忠诚。
终于,王启年完成了奏书的撰写。
他放下笔,长舒一口气,起身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上。此时,阳光洒在甲板上,海风轻拂。
他看到老船员陈叔正带着几名新船员,在船头讲授航海知识。陈叔手指着罗盘,耐心地讲解着如何通过星辰和罗盘确定航向,新船员们则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提出问题。
看到这一幕,王启年心中感到欣慰。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船员,就是舰队的瑰宝,他们所传承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新船员的成长至关重要。
同时,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建立海事学校的决心。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航海人才,让大明的海军后继有人。
此后的日子里,王启年反复斟酌修改奏书,力求尽善尽美。
每一个字句,都饱含着他对大明海军未来的期望与忧虑。
他深知,这篇奏书一旦呈上,或许会引发朝廷的一场轩然大波,但他已做好了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为大明的海疆事业不懈努力。
在漫长的归途中,王启年一面关注着舰队的航行安全,一面继续完善奏书。
他与林宇等舰长商讨其中的细节,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林宇提出,在战舰建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本土的工匠与技师,不能过度依赖西洋人,以免日后受制于人。
钱啸海则强调,战舰的建造速度亦至关重要,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让新型战舰下水服役。
王启年将这些建议一一纳入奏书中,使其更加全面与详实。
他望着远方的海平面,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篇奏书能够顺利呈达皇帝手中,为大明的海上崛起开启新的篇章。
随着舰队逐渐靠近雅加达港,王启年的心情愈发复杂。
他既期待着早日回到兴明府,将此次远航的经历与收获分享给众人,又担心奏书呈上后的命运。
但无论如何,他都已坚定了信念,那就是为大明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让大明的旗帜在世界的海洋上高高飘扬。
当舰队最终驶入熟悉的港口,王启年望着岸边欢呼的人群,手中紧紧握着那篇奏书。
他知道,新的挑战即将来临,而他将义无反顾地迎接挑战,为了大明,为了兴明府,为了那片浩瀚无垠的蓝色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