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情况,约翰逊等人反而都表现的很平静,伦敦作为19世纪全世界最大都市,繁华幻影之下的深沉黑暗同样触目惊心。
布莱恩最后看了眼损失的上千镑,叫住了正在庆祝的众人,“除了这些零售的,没有人长期订购吗?”
“有,但不多,而且他们只预定了最低期限。”米勒摇摇头。
“我这里有12个。”
“我这里有30个。”
最后他们一汇总,发现长期订阅的只有82户,而且不约而同都选择了一季度的最低优惠额度。
“那就是7380镑了,至少今天一天我们就赚到了4万多镑!”安德森倒是乐观极了,有了这笔钱至少意味着他不会就此失业。
“下个月我们要还银行多少钱?”布莱恩问道。
“12万镑。”
约翰逊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这串数字一直压在他的胸口。按照公司原本的运营水平,利润其实是能够补上这个窟窿的,如果依照老泰勒的设想,新机器能让他们占据更多市场,他们能赚的更多,还款就更不是问题。
老泰勒和法国人约定除了第一笔款项,之后每半年支付一次租金,满三年后那些机器就归泰勒所有,也就是说三年里他要为那40台富德里尼耶印刷机支付总共72万镑。
第一笔12万镑泰勒是向银行借贷后拿到的,谁能想到半年的时间里会出那么多状况。
他看向正凝神思索的布莱恩,是这个年轻人,是老泰勒的儿子挽救了这一切。
“大家先别太过高兴,我们的利润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布莱恩先是给兴奋的众人泼了一盆冷水,待大伙视线转了过来他才继续道。
“今天既有之前投稿刺激宣传的原因,也有部分人冲着好奇买了一份,但第二天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手中羽毛笔的尾羽划过下巴,他摊开刚刚计算用的纸,上面还有他大致计算后的营收情况。
“就算是因为喜好《双城记》,部分人愿意掏钱,也肯定不会再有那么多了,按照今天的数字,我们最后能够留存40%的用户就算成功。
最后再刨去印花税等需要缴纳的税款,以及各项支出成本,我们的净利润大致是这些的35%。”
冷静下来的米勒补充道:“而且报纸实际的售价应该以优惠后的数额计算。”这时候购买报纸是一种习惯,零售的只占营销的少部分,大部分还是要依靠长期订阅的用户。
布莱恩点点头,他最初的目的就是冲着固定用户去的,1镑的报纸大家都会嫌贵,但是一想到8折、7折之后是不是就容易接受许多?
安德森在一旁计算半天,最后得出一个数字,“16.8万镑!”
停笔的一瞬间,他是有一些失落,但一想到这可是一个月的收入哎,伦敦现在有几家新闻报纸能做到这个营收?他就又快活起来了。
布莱恩打趣道:“让你当主编真是委屈你了,你应该去银行做证券,玩股票。”
安德森得意一笑,“我可是爱丁堡大学毕业的。”
“为了公司,为了泰勒家,布莱恩你对第二本小说有头绪了吗?”约翰逊在这时插话。
既然《双城记》已经开始连载,那么就意味着它完结的时间也在提上日程,《卫报》目前销量全靠布莱恩的小说支撑,如果他不再更新了,对报刊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