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烛光下奋笔疾书的布莱恩不禁有些感慨,原本还想等着司各特等人为他打出名声,没想到意外出现的边沁轻而易举就完成了这一任务,甚至更加出色。
接下来他写的小说更定会收获更多人的关注。
只等六项法案被取消之后,出版成书立即又是一大笔钱。
再想起司各特等人,布莱恩忍不住轻呸一声,怪不得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效率也太慢了。虽然他现在是黑红状态,但黑红也是红,等他利用这波机会猛捞一笔再说!
至于洗白,未来自会有大儒为我辩经。
时间往前几天,已经远至苏格兰、爱尔兰的济慈、埃奇沃斯等人在报纸上看到处于风暴中心的布莱恩不觉担心起他的处境,他们知道这个年轻人虽然满腹才华,但是过于年轻又没什么背景,很容易受到党派之争的牵连。
他们直接忽略了同属俱乐部的某人:马考莱?他能顶个屁用。
济慈开始还在报纸上发表支持布莱恩的言论,但是很快就淹没在千百条批评之下,虽说他是相当出名的诗人,但这又不是他的诗作,没人理会他说了些什么。
于是济慈开始给朋友们写信,李·亨特是他第一个写信的对象,全因为李和他的哥哥约翰共同创办了《观察家》报纸,虽然亨特兄弟在1813年因为政治观点被迫害入狱两年,报社也不完全受他们控制,但二人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之后他又向其他好友,雪莱、拜伦等人写信,内容有关布莱恩的才华,有关他提出的文学理论,有关他可能遇到的危机,希望两位当世伟大诗人能出言支持。
埃奇沃斯身为女性作家,还在爱尔兰那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很少去到其他地方,她个人的影响力是极为有限的,如果简·奥斯汀还活着的话,她才是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在这种情况能发挥更多作用。
但她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在家准备一些茶点,再邀请爱尔兰本地议员家的女性亲眷开几场茶话会,再把报纸上有关布莱恩的内容透露些许,这位年长的老妇人便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接下来这些女士回到家里,会发挥自己的作用,爱尔兰人民的怒火可是积蓄许久了。
司各特和其他几人不同,他其实还在伦敦,没有和济慈一同回到苏格兰。
授勋后国王热情挽留他多呆几天,主要目的是希望他能写一些歌颂自己的诗歌,首相利物浦伯爵同意了加冕仪式要求,他现在就希望能有一首足够配得上他的诗歌作为庆祝。
说到这里,其实首选人物应该是拜伦雪莱,但是他还记得拜伦出走希腊的原因,就算打死拜伦他也不会同意的,雪莱同样如此,作为坚定支持议会改革、天主教解放的人,他绝不会向皇室屈服。
这些日子司各特除了要应付乔治四世的邀请,还有伦敦内大小贵族的拜访。
他是第一批知道布莱恩事情的人,对政治极为熟悉的他没有选择在报纸上声援布莱恩,而是在国王耳边为他说好话,遇到其他贵族大臣时,也常常谈论赞美他的文学主张和小说《双城记》,为布莱恩博取好感。
在这些“蹩脚文学俱乐部”成员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后辈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也没闲着。
特拉德喷泉街一所简陋的寓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温和清雅的声音淡淡响起。
一位上了岁数的妇人站在画室里,她身上华丽的服饰与周遭环境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