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允炆在谨慎殿享受着温馨时刻的时候。
此刻中军都督府内,魏国公徐辉祖端坐在案桌前,他的面容如玉般光洁,眉宇间透露出非凡的英姿。
他正在审阅着一沓沓的文书,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凝聚着他的专注和认真。
作为开国第一名将徐达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和勇猛,更是透露出稳重和坚毅的气质。
朱元璋对他颇为器重,不仅因为他出身名门,更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才干和忠诚。
在朱元璋临终前,他放心地将中军都督府交付给了徐辉祖,希望他能继承父之,继续为帝国守护边疆,稳固国家的安全。
年仅三十岁的徐辉祖,现在已然成为了武勋第一人。
他承载着朱元璋的期望和信任,肩负着守护帝国的重任,然而,此刻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和迷茫。
他放下手中的文书,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挺直了腰板。
望向殿外,他喃喃自语道:“风雨欲来啊!”
他深知,朝廷中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削藩之声不绝于耳。
他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因为削藩虽然可以固国本、强干弱枝,但也会引发更多的混乱和不安。
齐泰、黄子澄等人不断进言削藩,皇帝对此也颇为动心。
徐辉祖心中忧虑不已,他知道削藩之举将会给帝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
而且,经过洪武朝的清洗,帝国的武将已经所剩无几,现在正是需要培养新人才的时候。如果贸然削藩,将会导致边防空虚,给敌人可乘之机。
想到这些,徐辉祖不禁暗叹一声,他知道,自己虽然是武勋第一人,但并不是皇帝的心腹,谁让他是天下第一藩王的大舅哥呢?
就这样的一个身份,已经在这位新皇已经表现出来的态度来看,自己能坐在大都督的位置之上,已经算是皇恩浩荡了。
所以在削藩的这件事情上,即使他有疑虑和担忧,也不敢轻易表露。
而在这都督府中,真正能算上皇帝心腹的,恐怕只有已故岐阳王李文忠的儿子——曹国公李景隆了。
可是,徐辉祖对李景隆并不抱太大期望。
他知道李景隆虽然外表毓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实则只是一个酒囊饭袋、俭腹高谈之辈。
这样的人却把持着左军都督府的大权,又是新皇的心腹,实在让人担忧。
就在这时,大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人匆匆走进大殿,躬身禀报道:“都督,陛下召燕王入京!”
徐辉祖陡然一惊,急忙问道:“消息可曾明发?”
“传令使已然出发,奔淮安而去。”来人回答道。
徐辉祖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揣测道:“不知道此番是试探,还是鸿门宴!还真是风雨欲来风满楼,多事之秋啊。”
正当他沉思之际,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舅舅!”
他抬头望去,只见长相富态憨厚的朱高炽走了进来,身后跟着英武不凡的朱高煦和一脸猥琐的朱高燧。
三人入京奔丧,却未能见到朱元璋最后一面,此刻他们站在堂中,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徐辉祖看着他们,目光中流露出几分赞叹和担忧。
他知道这三个外甥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有着不凡的才能和潜力,这也他心中更加的难受,想起自己的身份。
“三位世子,不是在读书么?”徐辉祖淡淡地问道。
朱高炽抬手行礼道:“这几日读书,太闷了。我们兄弟商议,明日休沐,舅舅要是无事,不如指点我们兄弟骑射,如此劳逸结合,不知可否?”
徐辉祖略微沉吟了一下,心中叹息一声,现在朱元璋已经下葬,但是热孝即将除掉。
这几位好外甥自从进京之后,自己尽量的避免与之接触,在他心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但是今天把自己堵在衙门之中,如果自己再拒绝,显然会伤了他们的心。
抬头看着那个胖胖的大外甥,徐辉祖心中一阵的叹息,这位外甥还真是继承了自己那位好妹妹的聪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