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妹妹的徐辉祖,心中一阵的不忍,罢了,终究是孩子,心中害怕也是正常。
便点头答应道:“可,明日你们到我家来,把你们几位表兄也叫上。”
三人闻言大喜,连忙施礼道谢后离去。徐辉祖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虽然今天三位外甥,来到衙门找自己,并没有避着谁,但是自己还是需要表表忠心的,把这三位兄弟之事,向朱允炆汇报一下。
随后徐辉祖眉头一皱,随后叹息一声,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定一样。
随后,徐辉祖低头写了一封密折,安排心腹秘密送入宫中。
他在密折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削藩之事的看法和担忧,并请求皇帝三思而后行。
做完这一切后,他低声吟道:“做最后的努力吧!”
而朱允炆在收到徐辉祖的密折后,只是微微一笑,便将其烧掉了。
他知道徐辉祖的担忧和顾虑,这位大明真正的战神徐达之后,历史上可是一直对自己是忠心耿耿的,只是自己的忌惮与猜忌,没有重用于他。
徐辉祖,这位明朝初年的勋臣,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开国名将徐达的长子而备受瞩目,更是因为他的卓越才能和忠诚之心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作为大明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的袭封者,他自小便在父亲的熏陶下,对武艺与兵法有着极高的领悟力。
洪武年间,徐辉祖早已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多次跟随父亲徐达出征,不仅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更在实战中锻炼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他勇敢善战,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显然已经有了成为大明这些二代之中的第一人之势。
洪武二十一年,徐辉祖奉旨前往陕西练兵防边。
他深知边疆的重要性,因此日夜辛劳,严格训练士兵,使得边防力量大增。
次年,他因功获赐大量钞币,但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军事工作中。
洪武二十四年,徐辉祖被朱元璋赐第京师,并奉命掌管中军都督府。
他勤勉尽职,将中军都督府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明朝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
建文元年,建文帝即位后,徐辉祖加拜太子太傅,成为朝廷重臣。
同年四月,在朱元璋忌日之际,朱棣派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祭拜。
徐辉祖敏锐地察觉到了朱棣的野心,他建议建文帝将这三人扣留,以防朱棣造反。
然而,建文帝并未听从他的建议,这也为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后来,朱高煦偷了徐辉祖的马逃跑,徐辉祖虽派人追赶,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追上。
这一事件让徐辉祖深感愤慨,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抵御朱棣的决心。
建文年间,“靖难之役”爆发,徐辉祖率领军队抵御朱棣的进攻。
他用一群在正规明军看来乌合之众的兵,与平安等人运筹帷幄,英勇善战,多次击败朱棣的军队,为建文帝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但是此时,燕王朱棣的势力已成,仅仅凭着自己的这点兵力,已经无力回天了。
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失踪,明朝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棣入京后,徐辉祖留在父祠,坚决不肯迎接朱棣。
在他心中对于朱棣的篡位行为深感愤慨,朱棣的这种行为就是乱臣贼子,拒绝了朱棣的多次招揽。
朱棣心中显然对于这位大舅哥的表现是不满意的,但考虑到他是功臣之后,又有免死铁券护身,最终只削了他的爵位,将他禁锢在家中。
永乐五年,徐辉祖在家中病逝,年仅四十岁。
他的离世让朝廷上下都感到惋惜,他的忠诚与才能得到了后人的赞誉。
朱棣命以中山王徐达的礼仪安葬他,并追赠他为太师,谥号“忠贞”,以表彰他对建文帝的忠诚和对明朝的贡献。
总的来说,徐辉祖是一个忠诚于建文帝的臣子,他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位不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