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此案特殊,五局都督府也要加入进来。
让大理寺、都察院、五军都督府、刑部四部门共同审理此案。
务必查清事实真相,给百姓一个交代。
朴不用,你立刻去传旨,召大理寺卿、督察御史、中军都督、刑部尚书进宫觐见。
着亲军卫指挥使宋忠,把应天府尹刘观,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谭江,带来见朕。”
“遵命,皇爷。”
朴不用领命后,立刻转身快步离去。
皇帝转过头,又向铁铉问道:
“爱卿,如今京营裁军的情况如何了?”
“回陛下,如今各卫的卷宗整理工作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只待整理完毕,便可开始裁撤老弱,完成整肃工作。”
“爱卿对这次的京营改革有何看法?”
“陛下,臣愚钝,对京营改革之事并无太多见解。
但臣以为,当前新朝初立,诸事繁杂,此时选择裁军,是否会对朝局稳定造成影响,尚需深思。”
“鼎石啊鼎石,你的字是太祖所起,朕记得当年太祖曾夸你仗义执言。
怎么如今连你也开始说这种模棱两可的话了?”
“陛下,臣有罪,请陛下恕罪。”
“爱卿无需请罪,朕只是希望你能直言不讳。
对于京营改革之事,你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毕竟诸藩、各国使臣都在京城,此时京营改革确实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猜忌。”
“陛下明察秋毫!
臣以为,当前朝廷中有人提出削藩之议,而诸藩又都在京城,此时裁军恐怕会让诸藩误以为朝廷有意让步。
再者,陛下乃是太孙继位,根基尚浅,若是诸王联合起来,对朝廷将是一大威胁。”
“爱卿所言有理,但你可曾想过,诸王的三卫兵力如何?
他们是否有能力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陛下,臣以为诸王的三卫兵力虽然不算强大,但若是联合起来,也不容小觑。
同时九大塞王的实力为什么强,他们通过三卫间接控制的兵力,更让人忌惮。
更何况,他们还有各地的藩属势力可以调动。
因此,臣担心裁军之举会让他们看到朝廷的弱点,从而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多谢爱卿提醒,朕会慎重考虑此事。
爱卿可曾想过,从建国之初,制定的军户制度,虽然可以快速的征兵,同时也能养兵。
但是,这种兵制又一个很大的弊端,导致了很多士兵年老力衰,无法保持战力。
而且,这些兵员虽然都是战场经验丰富,但是终究是不如年轻力壮。
同时,你有没有发现一点,京营之中很多人,要不是就是父子、兄弟、亲戚。
这样虽然能够更容易让这些士兵,更容易团结。
但是,他们同样也可以形成,一个个的利益小团体。
这些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势力,对于统兵将领来说不是个好事。
特别是朝廷新任的将领,很难在京营之中立足,这些人肯定会排外。
还有就是这些个勋贵、恩荫这部分,你觉得他们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这些问题,对于朝廷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京营作为国朝最后的屏障,这样的军队,能为国朝带来几分保障?”
“陛下圣明,臣思虑欠妥,不如陛下远见。
但是,臣不理解的就是关于亲兵的问题?
自古以来领兵打仗,武将靠着的就是亲兵制度,利用亲兵能够快速的掌控军队。
一旦把亲兵制度也废掉,那么会不会形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哈哈,爱卿看的透彻,但是爱卿有没有关注士奇做的事情?”
“陛下,是说翰林院杨士奇?”
“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