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本还有得剩,真应了余星瀚迎接两位导演时说的那句话,“必不会空手而归。”每个人都能不虚此行。
李科长翻了翻,说:“我还是想要自古英雄出少年,牟导能否割爱呀。”
于是,余星瀚作为地主,出来做和事佬,“小李,这一刀倾城很好,也是以京都为背景,家国大义,儿女情长,再合适北影不过,要不,你选这个?”
“我……”
“不忙做决定,你不妨打个电话回去嘛,宾馆就有电话,把一刀倾城说说,我觉得老汪他们不会不同意的。”
话说到这种程度,李科长哪怕再头铁,也要去打个电话了,他又不是傻。
后面就简单多了。
沈知言大方得很,只管用,没要求。没要求就是有要求,戏班得有。
于是,争剧本节目改成研讨。
几个人现场读剧本,边读边研讨,沈知言改行,临时充当起会议记录员。
期间,沈知言主动与牟导交流,咨询香岛那边的事,“牟导有没有兴趣,把两边的电影……”他做了个手势,“交流,引进来,引出去,应该很赚吧。”
“我哪有……”
牟导说到一半,停住了。
以前他是没有关系,打不通内地有关部门,但现在不一样呀,有余家嘞。
“可以试试。”
“那,我还有些剧本,你帮我问问那边,是不是有兴趣买,到时咱二一添作五。”
“还有?!”
“有,我有个朋友沈飞雪,他这人吧,别的长处没有,就是想法多。”
随后,牟导就惊呆了……
全部整完,已是两天以后了。
最后,中影拿走了少林寺和武林志,北影拿走了一刀倾城,眉影拿走了武当,西影拿走了刀马旦,至于那自古英雄出少年,西影和眉影计划合拍。
目的为实践剧本里很多新式技法。
因为不同于之前的文学剧本,沈知言最后又拿出一个“少年”的拍摄剧本。
分景、分镜、台本应有尽有,连音乐都考虑了,很多都是没见过的手段。
这次宁州之行,大家都还满意,包括那李科长,因为所有剧本,比之原剧情,沈知言都做了大大强化,比如,一刀倾城就加重了戏班和少年左宗生的戏份,虽节奏放缓,可看性却大大加强。
电影,不就是让人看的嘛。
临走,沈知言又大方地给每个影厂送了件礼物,送北影牧马人,送中影喜气盈门,送眉影变脸,送西影双旗镇。
无一例外,署名都是沈飞雪。
人情做得足足的。
根本就没在乎过什么剧本费。
而这些经过沈知言润色,在保持原有核心亮点同时,无论剧本完成度、场景设置、拍摄建议、剧情饱满度,都大大的提高,尤其可看性,更是飞涨,就算拿到千禧年之后看,都不会落伍了。
这里面连带的蝴蝶效应,不知会影响到什么程度,沈知言拍屁股不管了。
也管不了。
人情做到这种程度。
顺理成章的,宁州剧团也得到了数个戏约,尤其易家姐妹、楚嘉禾、米兰、胡彩香,都拿到了个人戏约,其他人也是,差不多都能上银幕过把瘾了。
戏太多了呀。
等人都走了,余星瀚约上沈知言。
说:“咱们谈谈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