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钱怎么算呢?
首先是六个人的伙食费,夏老板得掏,就算是基本工资了吧。不管每天的活儿是多是少。骆平阳只负责夏老板每天基本上都有活儿干,每个月空闲时间不会超过三天。超过的时间,一天按三天算,骆平阳到贴给夏舅舅伙食费。如果闲时间超过了六天,那当月的伙食费全都由骆平阳支付。万一超过了十天,骆平阳赔偿夏舅舅三十块钱,欢送他回家。
然后就是工钱。其实就是拿提成。
还是那三个比例。一成,一成半,两成。但却是两个部分,一是工钱,二是业务提成。
老骆学校的活儿,何胜利只跟夏老板算出工干活儿的钱。何胜利等人去找来的活儿,夏老板除了工钱,还有给拉活儿的钱。
但基准要说明。何胜利派人拉来的活儿,工价钱三十块钱以下,给何胜利提成一成。一百块钱以上,提成两成。中间的一成半。其实前者占绝大部分,谁家打家具一次花工价钱一百多块钱啊?超过三十块的都少。
当然,主要还是干师范学院的活儿,也就是从行政处接活儿。
横竖夏老板给出的都是一样的比例,即两成,三成,四成。如果夏老板全年挣不到纯收入六百块钱,骆平阳给他补足六百块钱。
当然下一年也不用干了。
何胜利会不会答应呢?
骆平阳跟何胜利说:“老班长,这只是为了锻炼队伍。以后一茬一茬儿的新人去干那个,哪能都拴在那个地方啊!”
骆平阳仍然支付何胜利一下等人的营养费。但会逐年提高,最后逐渐就会演变成工资。
比如,何胜利何顺利筑立山每个月给十五块钱。下面的人一次是十二块,十块钱,八块钱。拿五块钱的是不会有实际工作的,现在算外围预备人员。
伙食费解决了,住宿又不用花钱,生病医药费报销,每个月往返一次的汽车票报销,还能十五加,十二加,十块加和八块加,其实算是不错了。因为那个加,平均每个人也有不少钱。
每年两三千块钱的活儿,师范学院会缺吗?就怕你干不过来。大头儿肯定是在暑假和寒假,提成是两成,就是四五百块钱。六个人平均分是多少了?
当然何胜利三个人会多拿点儿。
何胜利问:“那忙季子咋办?”骆平阳不屑地说:“老班长你这问的!你们是忙季子,俺舅就不忙了?你们不是一样吗?”
何胜利噗嗤笑了,说:“你图个啥?”
骆平阳道:“我还要干自己的生意啊,到时候你不就要带人干吗?”其他的话就不需要多说了,骆平阳的事儿,何胜利带人给骆平阳打工,然后骆平阳给予一定的待遇。骆平阳能不能给何胜利他们合适的利益,这个还成问题吗?
人是处出来的,关系是慢慢建立的。
何胜利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学习,更知道自己义不容辞,无可推卸。
这就是骆平阳提前做工作的意义。当然也是因为何胜利值得信任。
而且,何顺利更是一根筋,认准了谁对他好,就是一辈子追随的人,何况他大哥何胜利还一起做事,是他们的行政事务负责人。筑立山呢,也是个朴实的实在人,当然知道如果不跟着骆平阳,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啊。骆平阳让他去找人,这就是给他扩充实力的机会,他如果再不懂该怎么做,那他就是笨到家了。
不过笨人的心眼儿实,这是一般情况下都这样,而且筑立山也并不特殊。
筑立山能去找人,何胜利就会明白了,他也会去找人,而且找什么样的人,不要什么样的人,这都不需要多说了。他们自己就是样板,如果筑立山不是很明白,筑立山的大哥也不明白,可何胜利肯定会一清二楚,非常明白。
这就是骆平阳为什么会找何胜利总领事儿,而不是找筑立山的大哥筑大寨。
不过这不重要。
找对人,选对事,这是骆平阳的价值。
跟对人,做好事,这才是何胜利他们的选择。
做什么呢,骆平阳现在还在考虑,不急,也不能急,反正他把舅舅夏应法找到颍州去,先有点儿事做着,何胜利他们也还需要磨练磨练,适应适应。
夏应法会不会去颍州呢?没有第二个答案。肯定会去。
因为不去的话,夏舅舅没有啥出路。还有一个,这次他不去,那就不能怪他大姐夏应杰不帮他了,以后还怎么指望他大姐夫拉他一把?钱也挣不着,亲戚也得罪了,这样的结果,即便夏应法自己磨磨唧唧的,可他老婆却不会眼看着这样的机会不抓住。
骆平阳说的很到位了。满打满算,一年挣不到六百块钱,缺多少补给他多少。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这个账还不会算吗?搁农村里趴着,干啥能挣六百块钱?当然也不是想着要让骆平阳给他补够六百块钱,夏应法两口子还不至于那么没个溜儿,但既然都那样说了,那就十成有九成半的是能挣到。不然骆平阳为啥要那样说,他又不是有钱没地方花了!
再说了,谁敢说骆平阳撇个嘴乱说没谱儿的话?谁敢说那个小外甥没本事?
骆平阳自己不显摆,可每年过了年夏应法回年儿去大姐家,大姐夫老骆可是会多多少少说起小平阳都干了啥?见过十几岁的学生就给自己挣钱盖房子,又去城里买地盖房子的吗?
小桥头的两边那个地方,骆平阳是想办法也要拿下来的。
按说开个小饭店不错,大学生们可不怕多跑几步路,但手头没有合适的掌勺,骆平阳便想再等等。然后就准备开两个小书店。其中一个是美术文史类书店,另一个卖教辅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