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词道: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东晋孝武皇帝司马曜,嘿,那可是个爱喝酒爱美女的主儿。等谢安那帮老臣一走,他把国家大事全扔给了琅琊王道子。这王道子也是个酒腻子,天天跟皇帝一块儿喝得醉醺醺的,还特迷信佛教,花钱如流水,身边围着的全是和尚尼姑,还有那些近臣,一个个手伸得老长,收贿赂跟玩儿似的。
有一天,天上出现了一颗长星,从须女星一直连到哭星,皇帝心里头那个不痛快啊,就在华林园里,举着酒杯对天长叹:“长星啊长星,我敬你一杯,你瞧瞧,古往今来哪有活一万年的皇帝啊?”说完,又接着喝他的去了。
这皇帝啊,不光是爱喝酒,还特喜欢在内宫里头转悠。张贵人,那可是后宫的头号红人,快三十岁了,皇帝逗她说:“你看,你年纪也不小了,该让位给年轻姑娘了。”说完,自个儿喝高了,倒头就睡在清暑殿。这张贵人一听,心里那个气啊,就叫丫鬟拿被子把皇帝的脸一蒙,嘿,皇帝就这么不明不白地驾崩了。
皇帝一死,太子琅琊王德宗继位,这就是安帝。安帝啊,小时候就不太聪明,连冷热、饥饱都分不清,生活起居全得靠他妈照顾。想当年,孝武皇帝还担心他弟弟道子太霸道,特意安排了王恭、殷仲堪这些人来制衡。
再提提桓温的儿子桓玄,这家伙自认为才华横溢,结果朝廷对他疑神疑鬼,只给了个太子洗马的小官,后来还把他打发到义兴当太守。桓玄那叫一个郁闷,自言自语:“我爸是九州的大佬,我却成了五湖的小头目。”一气之下,辞官回家,在江陵那是横行霸道,老百姓都怕他。
殷仲堪呢,因为桓家世代镇守荆州,对他还挺客气。可这时候,王国宝和王绪这两个家伙,靠着会稽王道子,跟王恭不对付。王恭就派人和殷仲堪商量,要除掉这俩人。桓玄也来凑热闹,说要一起起兵,清除君侧的奸臣。于是,他们就联名上书,列举了王国宝和王绪的罪状,起兵讨伐。
道子一看,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赐死了王国宝,把王绪斩首示众,还派人去跟王恭道歉。王恭一看,也就顺水推舟,收兵回京口了。可没多久,王恭又反悔了,说要联合殷仲堪、桓玄一起反。桓玄打下了江州,朝廷还给会稽王道子加了黄钺,让他去讨伐王恭。
这时候,王恭靠着一个叫刘牢之的大将,但对他却像对待部曲将领一样。刘牢之心里那个憋屈啊。会稽王道子的儿子元显知道了,就派人去劝他叛变,答应事成之后给他高官厚禄。刘牢之一合计,行,就这么干!于是,他就抓了王恭投降,还把他给宰了,自己当上了都督青、兖七州军事。
道子呢,又用重利诱惑桓玄和杨佺期,让他们去讨伐殷仲堪。桓玄和杨佺期虽然表面上接受朝廷的命令,但考虑到殷仲堪的兵力,不得不跟他联手,还联名上书,说殷仲堪是无辜的。最后,朝廷没办法,只好让桓玄当江州刺史,殷仲堪继续当荆州刺史,让他们都撤军。
可殷仲堪怕桓玄太嚣张,就跟杨佺期联姻,想互相照应。结果桓玄带兵杀了殷仲堪,和杨佺期一起占领了荆、雍二州,还要求当荆、雍、江三州的牧守。朝廷啊,那是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他。
朝廷让会稽世子元显当上了扬州刺史,这家伙,性格苛刻,杀个人跟玩儿似的。
这时候,有个叫孙恩的,瞅准时机,带着一群小弟从海岛上杀了出来,攻陷了会稽,把内史王凝之都给杀了,还自称征东将军。他上书朝廷,说会稽王道子和世子元显的坏话,要求朝廷把他们给宰了。这一来,朝廷内外那是严阵以待啊。
朝廷呢,给道子加了黄钺,让元显领中军,还派了徐州刺史谢琰去讨伐孙恩。刘牢之也不甘落后,带着兵就去了,连表都没上,直接就开打了。谢琰和刘牢之那是越打越猛,战无不胜啊。
这里得提一下刘裕,这家伙,小时候家里穷,靠卖鞋为生,还喜欢赌博,被乡亲们看不起。但人家有勇有谋,刘牢之打孙恩的时候,就把他拉来当参军,让他带几十个人去侦察敌情。结果,刘裕遇上了几千人,二话不说就开打,身边的人全死了,他自己也掉到了岸下。敌人围上来想抓他,刘裕一咬牙,挥起长刀就砍,一连杀了几个,这才爬上岸。他大喊一声,追着敌人跑,敌人那是吓得屁滚尿流,刘裕杀了不少人。
刘敬宣一看刘裕好久没回来,就带着兵去找他。一看,刘裕一个人追着几千人跑,大家都惊呆了。他们一起冲上去,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杀了上千人。孙恩一看形势不妙,带着两千多男女逃回了海岛。
朝廷一看谢琰挺能打,就让他当会稽太守。可这家伙,当了太守就不管武备了。孙恩一看机会又来了,又攻打会稽,谢琰被打败,死了。孙恩又转攻临海,朝廷那是大惊失色,派兵去打,结果没打赢。这时候,刘裕出场了,他当上了下邳太守,去郁州打孙恩,打了个大败仗。孙恩又攻临海,被太守景辛给打败了。孙恩带着抢来的三吴男女逃跑,结果死的差不多了,他自己也跳海自杀了。他的小弟们也跟着跳海,被称为水仙。剩下几千人,推举孙恩的妹夫卢循当头儿。
卢循这家伙,长得帅气,还有才艺,但心里头不安分。桓玄想安抚东边,就让卢循当永嘉太守。卢循虽然答应了,但抢劫杀人的事儿没少干。桓玄让他哥哥桓伟当江州刺史,镇守夏口,还派了司马刁畅去襄阳,让皇甫敷、冯该守隘口,训练士兵,等着朝廷出乱子。他还老派人给朝廷送祥瑞,给会稽王道子写信,说王恭的事儿,元显吓得不行。
张法顺给元显出主意,说桓玄刚得荆州,人心不稳,让刘牢之当前锋,大军跟上,就能打败桓玄。元显觉得有理。这时候,武昌太守庾楷来找元显,说愿意当内应。元显大喜,派张法顺去京口找刘牢之,刘牢之觉得难办。张法顺回来跟元显说,刘牢之可能要反,不如杀了他。元显不听,大治水军,让刘牢之当前锋,谯王尚之当后部,去讨伐桓玄。
桓玄一听,大惊失色,也起兵反了。桓玄的兵到了姑熟,刘牢之又反了桓玄,元显的军队溃散。桓玄进了建康,自己当了太尉,掌握了大权,杀了元显、谯王尚之等人,还让刘牢之当会稽内史。刘牢之一看,这是夺我的兵权啊,灾祸要来了。他召集手下商量,想占据江北讨伐桓玄。参军刘袭说:“最不可行的事就是反叛。将军你反过王恭,反过司马元显,现在又反桓玄,一人三反,怎么立足?”说完就走了,手下也都跑了。刘牢之害怕,带着手下往北跑,到了新州,上吊自杀了。道子他们也都死了。
桓玄刚上台那会儿,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踢掉了那些奸臣,提拔了不少贤能之士,京城的百姓们都乐开了花,以为这下子能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可没过多久,桓玄就原形毕露,奢华无度,政令朝令夕改,拉帮结派,把朝廷那是欺负得够呛。皇帝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老百姓们那是大失所望啊。
桓玄这家伙,自己当上了相国,还封了十郡的地盘当楚王,加了九锡的殊荣,没多久,他就把皇帝给踹下台,自己当上了皇帝,国号楚,把原来的皇帝贬成了平固王,赶到浔阳去了。桓玄刚坐上龙椅,那御床就塌了,把底下的大臣们都吓了一跳。刘裕跟着桓修去朝见桓玄,桓玄的皇后刘氏那可是个聪明人,她跟桓玄说:“你看刘裕,走路带风,眼神儿都不一样,将来恐怕不会久居人下,不如早点把他给解决了。”
桓玄却说:“我现在正忙着平定中原呢,除了刘裕,没人能帮我。等中原稳定了,咱们再商量这事儿。”刘裕跟何无忌坐一条船回京口,俩人那是密谋着要复兴晋朝。刘毅家在京口,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何无忌说:“这天底下,草莽之中,也不缺英雄好汉。”刘毅说:“我看到的,就只有刘裕一个。”何无忌笑了笑,没搭话,回去跟刘裕说了。
他们商量好了,何无忌晚上就开始写檄文,他老妈,也就是刘牢之的姐姐,偷看到了,哭着说:“我比不上东海吕母啊!你能这么做,我还有啥遗憾的?”刘裕问何无忌:“咱们现在急需一个府主簿,上哪儿找去?”何无忌说:“没有比刘道和更合适的了。”刘道和,就是东莞的刘穆之。刘裕立刻派人去请,刘穆之一到,就被任命为府主簿。
刘裕找了个游猎的借口,跟何无忌招兵买马,凑了一百多人。天一亮,京口的城门一开,何无忌穿上传诏的衣服,自称是皇帝派来的,带着人马就冲了进去,一刀就把桓修给剁了,提着人头满街跑。刘毅也带着壮士冲进去,把桓宏也给宰了。大家一商量,推刘裕当盟主。
桓玄这时候那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有人说:“刘裕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桓玄却说:“刘裕那可是能当一世枭雄的人。他家里穷得叮当响,赌博却能一掷百万。何无忌跟他舅舅一样,俩人一起干大事,怎么能说成不了气候呢?”桓玄想退到舟山,按兵不动,等着刘裕来攻。可桓谦他们非要打,桓玄没办法,只好跟刘裕在舟山干了一仗,结果被刘裕打了个落花流水。
刘裕带着刘毅他们,分成几队往前冲,他自己打头阵。刘裕的军队跟桓玄的猛将吴甫之在江东遇上,一刀就把吴甫之给解决了。接着又跟桓玄的另一员大将皇甫敷打,又一刀给宰了。将士们都玩儿命地打,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以一当百,喊杀声震天动地。那时候刮着北风,刘裕他们顺势放火,烟火冲天,喊杀声把京城都给震动了,桓玄的军队那是大败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