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约摸自己要比忠恕的父亲年长,就让他称呼自己大伯,史胡子和老阿就顺势成了二伯、三伯,忠恕自记事起就和老秦三人日夜相守,进山前的一切都记不起来了。初时老秦三人做活,忠恕在一旁观看,后来就帮着投柴看火,两三岁时,老阿出去挑水,来回都把他驮在肩头,等他身材稍长,就变成老阿一手扶担,一手携着他,一大一小来回在山道上奔波。忠恕天真烂漫,寺里的道士,特别是年轻的下一代弟子,一有空就来逗他,忠恕搞不清各人道行职司,老秦就让他统统称呼道长。小孩子学话快,五岁时就能操着西域胡腔模仿史胡子说话,还能用突厥话与老阿拉几句日常,只要老秦和史胡子不在眼前,老阿就拉着忠恕教他突厥话,小孩子从没到过大漠,没见过马匹、弓箭、穹顶,但这些词非常新鲜生动,他听一遍就记在心里。
自忠恕出现在阿波大寺,天风每日都在暗中观察,寺里外松内紧,森林里的警戒一直没撤,两个师弟还一直住在厨房隔壁,但三年来寺里没有异常,也没人上山来探望讨要孩子。这孩子就像雪山飘下的云气,倏忽而来,散在寺里就留住不走了。
而山下传来的讯息则令天风隐隐不安,大业十三年,杨广在江都被叛变的禁军杀死,已经攻占长安的李渊立刻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隋失其鹿,天下无主,各路豪强纷纷称王称帝,一时之间,原大隋疆域内帝王林立,势力强盛的李渊、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人都想一统天下,中原干戈遍地,在几乎每个较大的山头里,都有朝阳宫门人,他们各为其主,或运筹帷幄或执戈陷阵,什么清静无为惟德是务,早就抛诸脑后。武显扬投奔突厥后被封为定杨可汗,除了许逊、辛獠儿,梁师都、冯瑞、李正宝、林世一等原朝阳宫门人弟子也跑去投靠他。武德元年四月,武显扬和突厥骑兵一起围攻太原三郡,镇守晋阳的李元吉狼狈而逃,武显扬就在晋阳驻节,招募兵马,隐然有南取长安之意。听到这个消息,天风的头发又增添许多,如果突厥骑兵重新出现在河西走廊,朝阳宫将无宁日,他不断派出亲信的师弟下山打探,发现定杨可汗变成了梁师都,梁师都被唐军驱逐出太原,在靠近漠南草原的云州城驻扎下来,武显扬却突然没了消息,也不知他去了哪里。
三年来,贾明德已把周君内的道统著述恢复大半,法言、陆变化、范虚、吉文操、安仲期等人潜心于道,功法大进,连晚一辈的吴真、尹天官都已开坛授法。掌教天风亦喜亦忧,同门道行猛进,说明封山之措有了成效,朝阳宫道统渐渐纯正,但他本身的修行却不进反退,他跟从周君内二十余年,师父表面上对待他与其他人无异,但从日常随侍的点滴,他能感受到师父对自己的悉心栽培,师父总在不经意间,通过微不足道的细节表达自己的好恶,若有若无,不着痕迹,非具见微知著的观察力,无法体察师父的苦心。到了晚年,周君内可能预感自己俗日无多,行事不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让朝阳宫退出俗世纷争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天风勤修道法,希望助师父一臂之力,哪知师父大彻大悟,突然撒手归仙,自己一夜之间成了朝阳宫的掌事之人。
天风自感才德俱不足以执掌朝阳宫,比之师父更是望尘莫及,但他视师父如真神,师父让自己当掌教,他的安排绝对不会错,自己只有奋力而为,按师父的教导行事,方才不负师父的苦心孤诣。武显扬等人意图篡权,双方火并,他能重创武显扬,得益于师父密授的剑法,显然师父早料到会有此变,武显扬等人下山后,他果断下令封山,去俗存道,潜心修真,三年来,朝阳宫道法已成气象。但有武显扬这样的虎狼在侧窥视,以无为之肉身对蛮横之刀剑,朝阳宫能幸存吗?他整日思虑此事,不自觉间沉溺于内丹之学,苦修清宁生,自感对本门武学领悟日深,道法却日渐隔膜,每每想到这事,他都是惊出一身冷汗,但又无力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