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温拿着书卷,出了休息室经过院子便看到这副场景。
“都围在这儿干什么呢?上课了。”
然后一群学子急忙转身,同手同脚的进入高级学堂,秦书紧跟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张温开始讲课。
“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善辩之道。”说到这里,张温瞟了一眼众人,“我知道大家很多人不削辩论,孔子更是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这话,大家可能认为善辩者花言巧语,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只能胜人于口,而不能服人之心,多半没有真才学识。”
“辩论本身有如此这般的是是非非,古往今来,对能言善辩的评议更是莫衷一是。能言善辩者的另几种形容词句就是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嘴尖皮厚等,从鲜矣仁、颜之厚到腹中空都是贬责善辩者的话语。至于其背后为人所指为耍嘴皮子的、会吹牛的更是司空见惯。
的确,能言善辩者犀利的辞锋、华丽的言词常常失去理趣就只能是徒然的浮华语句的堆砌,只能迷人眼目却没有多少实际内涵。以理据持辩,以平和的心态说理是真正辩道所倡之原则。
天启史有言郭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天启与西辽战争之时,郭宓先生一人孤身前往敌军大营,与敌将说明利弊,三言两语就避免了一场战事,还收复了燕齐十三州。
在很多时候,善辩者,只需动一动嘴,便胜过千军万马”
张温缓缓道来,本来面上挂着点轻视的学子,纷纷变得认真重视起来。
秦书有些意外,张温身为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竟然能有这般学问和见识,完全不像他脑子中想的那群只会“之乎者也”的老古董很难得,果然能担任尚书房这个全天启最好学堂的教书先生,张温本人算是学识渊博,见识广阔了。
“我现在找一个人,与我对辩,给大家示范一下。”说着,张温又看向了最后一排的秦书,“秦五公子,你上前来。”
“是。”
秦书起身上前,站在张温的对面。
“今日,我们就以天为辩,辩天是否可视为人。”张温继续道,“我辩天不可为人,秦五公子辩天可为人。”
说完,张温浑身气势一边,从之前的海纳百川般宽和从容变得如一柄利剑般锋芒毕露。
“常言天,其究何也?昊曰:无题,未知天也,空空旷旷亦天。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人生须臾,只有短短数十载,天地却无穷无尽,人与天怎么相提并论?”张温将书本卷成圆柱,用书卷拍打着手心,“况天地无知,不可言,不可听,不可闻,不可视,不可尝而人有五识,能体验世间百态,思万千变化。”
秦苏思索了一会儿,便开口了:“老庄言曾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若天不可为人,无知无识,怎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说法?”
“天地人本源于一气,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合于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提出气交这一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求之本,求之位,求之气交皆指求气之本。天地人三皆源于一,是一气分布到三种领域的结果。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即,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相对于天,人虽有自身特殊之处,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
人与天本源于一气,天视为人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