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原因,其实也不难。只要把所有有问题的卷子都找出来。按图索骥,把这些考生一一抓来审问便是,不过是些平常学子,审一审,答案就都出来了。涉事那么多人,肯定也不会存在什么窜通构陷。
李愬向陶纪远道了一声谢,不敢耽搁。赶紧去找冯征明和郑通商议去了。要抓回来羁押审讯的学生,不是五十四个,是六百多个。
大理寺和京兆府的牢房要不够用了。
一次抓这么多人,大楚建国以来,应该是头一遭,可以说盛况空前,史书里肯定会记上一笔的。两位老大人名传千古,是不用愁了。
李愬心里默默的给两位,点了一个赞。
冯征明和郑通听说,惊的从座椅上跳了起来,也只能是咬牙含泪认了。如果五十几个人舞弊,那是大案子。六百多人,那就是笑话了,整个大楚的笑话,偏偏这笑话还成真了。
除了赶紧把事情理清楚了上报给皇上,还有什么敢踌躇耽误的。
南楚的读书人,最近这些年,在北面读书人的眼跟前是抬不起头来了。礼部和鸿胪寺,这些专跟北边打交道的衙门,也怕是要跳脚。
但不管怎么说,人还是都得先抓进来,而且还要快。
一下抓这么多人,如何防止走漏消息,就成了重点。冯征明和郑通,连忙把两府衙役通通召集起来…
就连原来派给李愬的那些,也在征召之列。
李愬:“……”
“我觉得我的小命,比几个考试作弊的举子,更重要些。”李愬在内心深处呐喊,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
冯、周两位大人都是能臣,很快就拿出了方案。乘着夜深大部分人都休息了之时开始,不会引起太大轰动,也不会引起那些考生的警觉。先从金陵城的外围开始抓捕,一步一步往市中心去。那些夜夜笙歌,流连秦淮河边胭脂巷的富家子弟,留到最后抓。
务必要在卯时,金陵城门开启之前,把所有涉案的士子抓捕归案。
好在因为科场舞弊案子,现在所有考生的案卷,都封存在大理寺。很快李愬和两位大人,就把六百多个名单,都找了出来。然后把任务安排下去。
两府的衙役,久在两位大人手下任事,自然也称的上是干吏。领了任务,都不敢耽误,作鸟兽散的离去,执行公务去了。偌大的大理寺,现在只剩下一些文职和必要的狱卒。人数最多的,竟然变成了李愬府里来的侍卫。
李愬见到两位大人安排的妥帖,也没自己什么事,就又回到牢里,找陶纪远去了。
陶纪远正在牢里埋首作书,心无旁贷,也没空再给他讲故事了。
李愬有些无聊,但也不以为意,端着茶水坐在陶纪远附近,看他写字。
虽然陶纪远现在是个罪臣,而且有些迂腐,但是跟冯、周两个老狐狸相比,李愬从心里还是更愿意接近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