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除去了皇帝这个至高威严的称呼外,也不过是你我一样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已。
方起的后半生,是从太仓口大捷的顶点慢慢滑落的后半生,是虞承帝渐渐昏聩荒淫的后半生,是一个强盛的帝国由盛转衰的后半生。方起的命运,跟虞帝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虞承帝可能并不是很喜欢方起。他不太听话,还总有一些让承帝难堪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这不是重点,在承帝搞业余爱好时指手画脚的人又不只他一个。问题的关键是,别人指手画脚承帝可以让人拖出去一棒子打死,而对方起,却不免有点忍气吞声。
说到底,方起的功劳和方家的地位才是承帝讨厌他的根本原因。
开国四将的下场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你立的功劳越大,可能越引起你领导的反感。第二,一个人想不想造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造反的能力。
可悲的是,方起这两点占全了。
更可悲的是,他还是个忠臣。
一个重整过山河,奠定过乾坤,掌握着大军,却还不想当乱臣贼子的人。在虞承帝这样一位没有足够底气能镇得住场子的皇帝手下工作,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虞承帝平乐十八年,那年方起四十八岁。他被贬凉州。
朝堂的尔虞我诈和争斗不休是方起永远理解不了的游戏,承帝和方起两人显然都很满意这个结果。
对于承帝来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安排。既摆脱了方起对于自己的潜在威胁,又能让他在帝国最需要的地方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与作用。
而对于方起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归宿,凉州的苦寒可能比洛阳的繁华更适合方起。这里才是他一生最熟悉,最快乐,最安心的地方。是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代军神的地方。是他追随老父,金戈铁马二十载的地方。
现在,兜兜转转了一大圈,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区别只是身边少了那位不苟言笑的严父,多了一个八岁的孩童。这孩童的名字叫做方权。
如父亲一样,方起兢兢业业恪守了遥关十三年。白袍韩信的大名,震慑着任何想窥视帝国北面边境的人。直到,那些匈奴大汉再一次变成草原上称霸四方的恶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