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汝峰摇着头,“这种大事俺们咋能懂呢?俺不知道咋规划的,后来大家收到通知,每家每户要清点地上附属物,大家这才明白咋回事。反正俺当时不同意卖地。俺们指望这个营生,谁舍得把地卖了,你说是不。”
骆汝峰所言,也许并非说谎。采访间隙,向北做过功课。根据相关法律,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当然,为了保护村民利益,审批过程极其严格。在征收农村土地时有一套完善、复杂的程序,包括逐级审批,发布公告,签署安置补偿协议,举行补偿安置方案听证会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程序,那就属于违法征地,村民可以通过起诉要求确认其征收土地违法,予以撤销。
“补偿标准是多少,你分到多少钱?”
“一亩地几万块钱,这笔钱拿到手了。但是还有一笔补偿一直没拿到,听说总共有上千万哩!”
上千万?!听到这个数字,向北眼前一亮,如果真是这样,那可是个爆炸性新闻!
一名合格的记者,说得难听点,要有狗一样的嗅觉。为什么这么说呢?记者听采访对象说话或者看材料,里面哪个字眼有新闻价值,哪句话能吸引眼球,眼睛一扫描、耳膜一过滤就能判断出来。
“骆师傅,您说的这笔钱确实有吗,还是说只是传言?”
“俺可没胡说。两个月前村里开会讨论过的,但是好像一直在上面卡着。”
向北调整了一下放在沙发上的录音笔。在两人谈话开始之前,他已经打开了录音功能,这是自己作为记者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来可以更方便后期整理材料,二来也能作为新闻稿不被人质疑挑错的证据。
不过向北明白,村民的话只能作为一方观点,其中涉及的问题还需要有更权威的求证。这就像一个老记者曾经跟他讲过的,听人说话必须自己过滤一遍,因为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讲一些事情,一个优秀记者首先要有学会去辨别。
趁着骆汝峰去厨房烧水的空档,向北在采访本上列出几个关键问题:
1、“1123骆河纵火案”权且给这一事件这样命名,“纵火”意指属于人为事件是否与征地项目有关?
2、征地项目是否有健全的手续?
3、骆汝峰所说的上千万元补偿金不到位,是不是真实情况,如果情况属实,这笔钱在哪里,究竟该如何分配?
4、村主任许昌林和翁姓开发商是否存在利益交换?与“骆河纵火案”有没有关系?
向北梳理着自己的采访问题,又把破解这些问题的渠道和办法列在了采访本上:
1、骆河纵火案背后真凶是谁,最权威的答案肯定来自警方。
2、征地项目是否合法,就需要联系河东市的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从他们那里看一下建设用地批准书征地公告补偿标准知情同意书补偿安置协议、关于收益分配办法的相关会议记录等文件。
3、至于这一千多万元的补偿金,从市里到村里都需要层层去了解。
4、许昌林和开发商的关系,则需要自己通过明察暗访,从村民、知情者等渠道掌握情况,如果有可能,还要跟两人直接接触!
浮尘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