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的春天,杨柳吐出了嫩绿,中国悄然在发生着不同于以往的变化,穷怕了的人们以充分的根据推断着美好的未来。
可是,事实与大家的预测不同,国家首先抓起了科技和教育,并把科技教育作为了破冰之旅,邓老先生一锤定音,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制度,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和变化呀,陈忠民他们这些高中毕业生闻讯无不欢欣鼓舞。从此,人生的机遇不再是一张薄而沉重的推荐表,而是向每个急于改变命运的青年学子打开了一个平等竞争的窗口。多年积聚的郁闷,愤怒和痛苦,如积累的火山开始催动起陈忠民的热血,陈忠民只差喊出高考万岁四个字了。
高考,你这个神奇的指挥棒终于调动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突然的转变让陈忠民强烈地感受到一场社会大变革即将到来。
必须抓住!机会真是稍纵即逝,今年有,谁知道明年到底会怎么样。这么多年,国家的政策可是多变的厉害呀。
陈忠民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这时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我陈忠民必须做那一只勇敢的!勇敢的海燕!
陈忠民一天都不能等了:我要报名,我要复习!我要参加考试!我一定要考上!母亲一听也两眼放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结果就看你的造化了,你以后就不要劳动了,就在家里好好学习考大学,妈给你做好吃的。”
“谢谢妈!”
“哎!”妈妈哭了。赵玉霞知道自己的孩子。这孩子,今生注定不会平静地生活下去,但生活在小院子里的母亲不知道孩子将来会搞出多大的动静,他只知道外面的世事可大着呢。
陈恒茂虽然没有老伴那么激动,但是他诚信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陈恒茂的想法很朴素,考上了大学,孩子就能吃上公家饭了,那个时候,他就不用再为孩子的将来操心了,过去,他也一直担心这个混小子在陈家村再做出什么混账事情来了。考上了,这可是解决了他一个大难题,也彻底解除了孩子的心魔。赶快考上赶快走!眼不见心不烦。
可是等陈忠民算过时间,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现在距离高考仅剩下二十天了!二十天能干什么呀。
“二十天怎么了!大家都一样,他们也是才知道这件事情的。你看书的速度不是快么,完全能够看完所要复习的课本。你的基础在那里放着呢!不要放弃,老师看好你!”陈忠民找到了何老师,何老师给了他巨大的鼓励。
“何老师,你说得对!我听您的!”
何老师的话给了他极大地信心。是的,即使剩下一天,自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学习底子在哪里放着呢,看看周围那些同龄人,他们可没有像他这样一直坚持看书看报纸,即使这些书报和高考无直接关系那也是一种文化滋养呀。陈忠民要拼争!他急不可待地从自己的桐木箱子里翻出了初高中的课本然后认真地看起来,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高中毕业,陈忠民舍不得自己的书本作业本,他把它们都小心的放在了家里的箱子底下留作纪念,原来想着它们会成为古董放进自己的坟墓里,谁知道今日竟然派上了用场。
从何老师家回来,陈忠民抖擞精神对着高中课本熬了个通宵。太阳出来了,他打了一个哈欠,并没有感到困倦又来到城壕里继续朗读背诵语文课本里的字词文章。
这些资料远远不够,第二天陈忠民又从老师和街坊邻居那里又搜罗了一些参考资料,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背诵上面的文章公式理论,就是不得已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记在广阔的田野上画上几幅几何图形。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月十一日至十三日,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日子!陈忠民夹杂在全国五百七十万热血青年的洪流中走进了设在县城的考场。参加高考的一切手续都是他一个人去办的,一切也很顺利。这一年的高考,考试科目四科,分数学、语文、政治、史地,满分四百分。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又是那么令人兴奋!考场中,陈忠民全身心投入,他在极度亢奋中完成了这一套高考试卷。
真正痛苦的是等待公布分数的日子,这些日子让他倍受煎熬,一会想要是自己考不上怎么办?他不敢想象考不上的场面。一会他又对自己说,不,自己一定会考上的!因为他自己觉得答得还不错。等待高考成绩的这一个月时间,他就像得了神经病一样七上八下坐卧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