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上接连出了两次严重的质量事故,把朱厂长弄得焦头烂额。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开拓市场对公司的整体工作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接连有所突破,使得公司年轻精干的主管经营副总经理后来居上,在公司领导班子的排名渐渐地排在朱厂长的前面,朱厂长问鼎总经理位置的机会变得越来越渺茫。在又一次生产指标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后,在公司领导班子中受到指责的朱厂长辞去副总经理和生产总厂厂长职位,停薪保留公职。借助自己在位多年经营的社会关系,去了江苏省一家新建的私营化工厂做了总经理。赶上了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的大好时机,利用原来多年在国营大厂当领导的深厚系统资源和私营企业的快速灵活经营手段和决策上的优势,把企业弄的很红火。企业原来的投资人都是当地的有钱人,并不很懂化工,也不了解化工企业的运营,企业基本上是靠朱厂长的各种资源在运作。渐渐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这些投资人在收回投资后,就逐步退出了。经过几年对其他股东的股份蚕食,朱锦江变成了企业的大股东,成功把企业收于自己名下。前些日子,来上海谈生意的朱锦江意外地得知汤潮已经回国了,就在上海。朱锦江知道汤潮的能力,自己的企业在人员大变动之后,正在用人之际,就想方设法托人打听汤潮的情况,自己因为要陪客商去企业考察,先回了江苏。等打听到汤潮的准确消息后,又亲自来到上海,托人带信,邀请汤潮到宾馆一叙。
汤潮和朱厂长在分别近八年后再相见,两人都很感慨。汤潮的头上已经开始点缀了点点白发,而朱锦江已年过六旬,虽然染了发,可发际后退明显,人也发福了许多,满面红光,大腹便便,言谈举止,一副大老板的做派。汤潮见了,心里多少有点说不出的不舒服的感觉。朱锦江对汤潮倒是表现得很亲切,非常热情。寒暄之后,问了一下汤潮目前的大致情况,就力邀汤潮去自己的企业做事。汤潮正在为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发愁呢,加上原来的老交情,一点都没犹豫,也没问条件,很痛快地答应下来。朱锦江请汤潮一起吃了饭,就自己先回江苏了。汤潮接下来几天,把上海的事情处理了一下,随后和正做风投,越来越忙的钱宏匆忙打了个招呼,也很快启程去了江苏。钱宏一听说汤潮要去给朱锦江打工,心里就十分不痛快,但事已至此,也不能再说什么。多年来,钱宏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没有和汤潮沟通过,那就是当年在工厂升级改造方案的审查会上,是不是朱锦江指使汤潮出面否定自己的。因为一是朱锦江为什么应该带的人一个也没带,而只带了汤潮去参加会?二是为什么汤潮会在会前准备得那么充分,连计算这些细节上专家也没发现的问题都被他说得那么透彻,讲得让专家们都十分服气?按道理如果没有朱锦江安排的话,汤潮事先是看不到方案的,也就没法提前做准备。可如果问汤潮,就表明自己心里还没把汤潮做的这件事彻底放下,依然耿耿于怀,所以几次话到嘴边都没问出口。而且就算是问了,他觉得以汤潮的个性也未必会把责任推给朱锦江的。而汤潮绝没想到钱宏会这件事怀疑到朱锦江的头上,想不到两个人之间还因为自己会产生这样的误会,还需要他在钱宏面前替朱锦江解释什么。在汤潮心里,这件事情早就过去了。
汤潮一来到工厂,朱锦江就在自己的办公室的旁边,给汤潮安排了单独的办公室。这待遇在外人眼里十分特殊,因为朱老板的办公室在办公楼的最顶层,除了办公室,还有休息室,小会议室,秘书在朱老板办公室的外间,另外就是司机和两个保镖平时待命待的房间。平常人没事是不让到这层楼的,就连朱锦江的儿子,挂名的总经理,办公室也是在朱老板下面一层。所以很快,企业上下就都知道厂里来了一位大老板的心腹。
颇有心计的朱老板没有明确给汤潮职权,只是在企业一次例会上把汤潮介绍给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会上朱老板告诉大家,今后在工厂里,汤潮所说的就代表他朱锦江说的。之后把管生产的人员召集在一起,给汤潮介绍生产的流程和常出的问题。听完介绍,朱锦江让汤潮先去熟悉流程,看看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解决的。汤潮也和以前在朱厂长手下工作一样,没有表什么态,自己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整个工厂的生产流程摸了一遍。汤潮再一次明显感到精力、记忆力、体力都大不如前,明显感到比以前吃力。虽然手里有比较全的生产流程的设计图纸,但还是有许多在企业建厂过程中做了改动的地方,需要亲自逐项去落实。
大家知道汤潮是大老板的亲信,手持尚方宝剑,都很配合,加上工厂的生产流程并不是很先进,还有老旧的二手设备,汤潮比较了解,需要查资料的地方并不多。汤潮对流程中一些小的细节,提出了改进意见,朱老板马上让人整改。对建厂过程中一些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项目,朱老板也心知肚明,因为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用了一些二手的机器,和设计参数并不吻合,还有许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小马拉大车的地方。对此汤潮建议,逐级替换,把大的更换,换下来的,在用到次一级,这样就可以少花钱,来解决问题。但最后还是因为钱的问题搁置了。汤潮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舍得花大价钱买好车,不舍得花钱买社备。朱老板儿子小朱总的车据说八百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