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通俗点讲,即主考官任意择取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数字,令考生写出这数个字。
再通俗点就两个字:默写。
此卷只考基本功,抽取内容都在四书五经、三坟五典及其注疏之中,这些许折早已烂熟于心,应付此卷,实为牛刀小试。
只是这“贴经”这么多年考下来,形势也变了许多,不再叫人填一两个字,却是叫人填短句,而且因为这些东西翻来覆去考了几百年,已经没有重点了,或者说,所有都是重点。
许折习惯性地卷起袖子,提笔蘸墨,有些惊奇于贴经题,竟然没有考那些注疏内容,却依旧没有丝毫怠慢,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书写着。
古朴的易水砚端放在木桌上,砚额处雕着的那条小蛇看上去别有一番意味。
时下砚雕多为山水花草,很少会见到有人雕小蛇的。
当然,寻常更没人敢雕一条龙上去。在天子治下,龙与帝星寓意是一样的,凡人不可染指。
“发言盈庭----”
“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七月鸣,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为公子裳。”
许折心中默诵,行文缓缓,看了上句,下句很自然便出现在了心中。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
“如金如锡,如圭如璧;不为虐兮。”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
许折书之:“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道理在纸上,兴替也在纸上,不需多言。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又答了几句论语中,玩着花样切割出来的字句,不多时,许折便搁笔换另一卷,视线也慵懒地朝外瞥去。
青竹掩掩,曲水潺潺,引人遐思,秋深处、清流尽头是否有一淡漠姑娘,腰悬浊酒,手握宽刀,白衣胜雪,回眸萧疏。
除了诗情画意,更多的是烟火气,比如竹子上挂着几串萝卜干,边上还有秸秆焚烧留下的余烬。
一旁的竹扁里还放着几条红赤赤的腌制兔肉,许折看了心有不忍,于是急忙转回了视线,在心底给死去的兔子火化超度。
顺便加了点孜然和花椒。
他已经好久没吃煮熟的安安静静了,因为灵兔肉煮熟了灵气也就跑掉了。毕竟兔肉不像兔血回复的那么快,他必须统筹兼顾,安排安安静静时间错开来给他吃,这样才能最快效率提升自己的基础实力。
第二卷,“墨义”,即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考生可用经书原文回答,也可增删语句用自己语言回答,但行文需通顺,文意不得曲解。
也属于基本功行列,不难。
“以怨与恕论品,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