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顾炎武醒来时,却自觉身子轻松了不少,睁开眼,就见陈子龙正关心的看着自己。见到顾炎武终于睁开了眼,陈子龙问了几句身体后,就象顾炎武介绍了跟着他来的两个人,一个是朱万化,另一个是张世凤。
这二人刚刚从通政司中学习出来,正式被外放为官,朱万化拟任的是淮安府推官,而张世凤则会担任海州知州。江南文风鼎盛,举人出身的人着实不少,朝廷新建,自然需要大量官员,不过这些举人出身的进入中枢显然并不合适,也不符合国朝的一贯传统,不过当地方官却是有据可依的。所以内阁就组织了一批举人进入通政司学习,学成后即被任命为地方官员,这也算是给这一批举人一条出路。
朱、张二人朝中都有点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自然是第一批被选中了。正好淮扬这边计划收复,干脆就让他们二人提前来到扬州,昨日得到淮安收复的消息后,两人就准备连夜赶过来赴任。
张世凤是当朝首辅的大儿子,而朱万化的父亲朱大典据传言近期就会入阁,久在官场的陈子龙自然是热情亲自送他们二人上任,当然他也想见一见许久未见的老朋友顾炎武。
也不知是吃了药,还是见到了老朋友,顾炎武的身体一下子好了很多,双方坐定互致问候。顾炎武说道:“说实话,突然之间让我来当这个知府,还真有点不知所措,卧子兄可有教我?”
陈子龙笑道:“宁人兄,其实做好这个知府也很简单,你向徐复生要个一个营的人过来,让他们先协助你掌管府事,再让他们把原先的衙役培训一下即可。恐怕宁人兄还不知道,这些军人可都是识字的,完全有能力处理府事。等这些衙役培训好,俸?再加上,就都老实听话了。”
顾炎武听得有些懵,将信将疑的问道:“如此简单?”
陈子龙微笑道:“就是这么简单,我初到扬州时也如你一般心中没底,当时还跑去问询大都督,还是大都督给我的法子。果然,我这个知府当得实在轻松,现在都有些惭愧领这么高的俸?。”随即他话风一转,说道:“不过大都督对我也是有要求的,两年之内要恢复扬州府的民生,使之成为我大明的粮仓。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在扬州府四处转。不过前天刚刚得到信息,研究院有几个农牧专家要过来,带过来了大量稻种和红薯种,准备在江北推行稻谷种植,一旦推行成功,扬州粮食翻番绝对没有问题。”
顾炎武一下来了兴趣,说道:“还有此事,我在淮安几个月,发现抛荒田的确不少。除了人力不足外,近些年天气也不好产量低也是重要原因,不过江北似乎不宜种稻,我见此地农民都是种麦子的。”
“听说这一批稻种是最新实验出来的,实验产量可以达到五石。我们淮扬两地原是漕运之所,但现今漕运断绝,漕工衣食无着,过得甚是艰苦。我已经打报告向大都督申请,让大都督拨款雇漕工开荒,这样一来,让漕工有了生计,二来也会大大增加土地耕种面积。我已经统计过了,现在扬州府适合开荒的有近一千万亩,如果都能开垦出来,呵呵,凭白就会多出来几千万石粮食!”
陈子龙的话让在座几人都睁大了眼睛,他们都是年富力强之辈,除了陈子龙都不是进士出身,本身在官场上就低人一等,但如果能立下大功劳,那自然腰板就能挺直了,也为以后的提升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顾炎武有些不信的道:“产量能达到五石?我松江的田产量也只能达到三石,那边的地可比这边肥沃多了,而且都是种熟了的熟田!”
陈子龙嘿嘿一笑,“如果是别人说的,我自然也不会信,不过这话是大都督说的,我却不能不信。当然信不信都没关系,几个专家明天就会抵达宝应,我今天就要去迎接他们,宁人兄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看?”
顾炎武刚要答应,随即说道:“淮安刚刚拿下,我这时候走了恐怕不合适吧?”
陈子龙哈哈笑道:“宁人兄,不是小弟小看你,这两天淮安城还实行军管吧?你在与不在关系都不大。我的建议是让朱大人与张大人留下先帮你看着,反正海州未下,张大人一时也到不了任,正好让他们组织人先去统计一下漕工人数和荒地数量,到时如果稻种和红薯种足够的话,回来就可以安排开垦种植,岂不是两不耽误。要是错过了这一季,可就得再等一年了。”
顾炎武点了点头,随即又摇摇头道:“可是盐城未下,就是想统计荒田也不可得啊!”
陈子龙笑道:“以潘廷吉那点实力,拿下盐城还不是这两天的事,我倒是觉得宁人兄要提前准备才是,农时可不等人啊!”
顾炎武也是个豁达之人,当即决定与陈子龙走这一趟。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与陈子龙的一番交谈,让顾炎武性情舒畅不少,病情也似乎好了很多。
顾炎武让徐云伟派人去告知一下李炳添,又交代了朱万化与张世凤几句,急匆匆就跟着陈子龙南去。
好在此次是乘船,倒也不用劳累,按着李炳添的要求他又接着吃了两贴药,又在船上好好睡了一觉,次日醒来,似乎已经完全好了。
令顾炎武和陈子龙吃惊的是卢善元居然也在宝应,按卢善元原先的行程他应该跟着皇帝过江了,看来卢善元对这一批专家很是重视啊!
卢善元当然对这一批专家重视,因为这是三年前就开始的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终于培育出了第一代的杂交稻,并且在永康进行了一季的推广。虽然这批杂交稻的产量并不是很高,但卢善元估计跟现在没有合格的肥料也很有关系。
当然,这批稻子最妙的地方是生长龄期短,只要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这也让江北种植水稻成为可能。原本卢善元是计划陪同皇帝视察完后,与专家组在杭州汇合北上的,没想到专家组来得比预想的要快得多,他只能跟皇帝说明情况,皇帝一听此事也想着一起过来,不过卢善元认为皇帝行程定了之后不建议改变,而且前期皇帝参与的意义也不大,不如等首季稻子收割时再来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