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时,胤禛伸手到枕下摸索着,抖颤乏力,好久都摸不着什么东西。于是,皇后站了起来,俯首枕边,低声问道:
“皇上要什么?”
“同道堂的那颗印。”皇后探手到枕下,一摸就摸出来了,交到胤禛手里,他捏了一下,又
塞回皇后手里。
“给熹儿!”这一下,熹贵妃的刚低下去的哭声,突然又高了起来,就象多年打入
冷宫,忽闻传旨召幸一样,悲喜激动,万千感慨,一齐化作热泪!又想到几年负屈受气,终于有此获得谅解尊重的一刻,但这一刻却是最后的一刻,从
此幽明异途,人天永隔,要想重温那些玉笑珠香的温馨日子,唯有来生。转念到此,才真的是悲从中来,把御榻枕旁哭湿了一大片。
这样哭法,皇后心酸得也快忍不住了,顿着足,着急地说:“你别哭了,行不行?快把印接了过去,给皇上磕头!”
“是!”熹贵妃抹抹眼泪,双手从皇后手里接过了那一枚一寸见方,阴文大篆“同道堂”三字的汉玉印,趴在地上给胤禛磕了个响头。
“起来,熹儿!”胤禛又说,“我还有话。”
“是!”熹贵妃跪直了身子,愁眉苦脸地看着胤禛。
“我只有一句话,要尊敬皇后。”
“我记在心里。”熹贵妃又说:“我一定遵旨。”
“好!你先下去吧!”这是还有话跟皇后说。熹贵妃极其关切这一点,但决无法逗留偷听,
只好一步一回头地退了出来。等出了东暖阁,遥遥望见在远处廊下的隆科多和允禧那一班御前大臣,她忽然想到御赐的玉印,正好用来示威,于是故意站
在光线明亮的地方,恭恭敬敬地把那方印捧在胸前。这是个颇为郑重罕见的姿态,她相信一定可以引起隆科多的注意。
就这样站了不多一会,皇后红着眼圈也退了出来,两宫的太监、宫女纷纷围了上来,簇拥着她们俩回到中宫。
熹贵妃想到一道紧要手续,随即把皇后宫里的首领太监喊了上来。
“我有话告诉你,你听清楚了!”熹贵妃很郑重地向皇后宫里的首领太监说,“刚才皇上召见皇后和我,亲赐两方玉印,皇后得的是御赏印,我
得的是同道堂印。你去问一问烟波致爽殿的首领太监马业,他知道不知道这回事儿?要是不知道,你先把这一段儿告诉他,叫他记档!”
胤禛的一言一行,都由首领太监记下来,交敬事房收存,称为“日记档”,那当然是极重要的文献,所以首领太监记档十分慎重,倘非胤禛朱谕
或口传,便须太监亲眼目击,确有根据,方始下笔。当时胤禛召见赐印,东暖阁中只有两名小太监,熹贵妃怕他们不了解此事的关系重大,不曾告诉马
业,以致漏记,因而特意作一番点检。
接着,熹贵妃辞别皇后,回到自己宫里休息。多少天来的哀愁郁结,这时候算是减轻了许多,全由于这方印的缘故。
这方印是完全属于胤禛的。自乾隆的“五代五福五德堂”开始。列朝胤禛都象文人雅士那样,喜欢取一个书斋的名字,作为别号。嘉庆是“继德
堂”、道光是“慎德堂”、当今垂危的胤禛便是“同道堂”。
同道堂有两处,一处在“西六宫”的咸福宫后面,一处在圆明园“九洲清晏”。去年八月初早,胤禛就是在圆明园的同道堂进了早膳以后,
仓皇离京的。想不到自此一别,圆明园竟遭了兵燹,胤禛亦不能生还京城!这不过是一年间的事,谁想得到这一年的变化是这么厉害!熹贵妃心
想,一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这么快成为太后,而居然会有这样的事!
莫非天意?她是永远朝前看的一个人。既然天意如此,不可辜负。于是精神抖擞
地想在御赐的玉印上,作一篇好文章。
“同道,同道!”她这样叨念着,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成语:志同道合。这不就是说自己与皇后吗?两位太后,同心协力,抚养幼主,治理国事!
不错!胤禛赐这方印的意思,正是如此。这也足见得胤禛把她看得与皇后一样尊贵。想到这一点,熹贵妃深感安慰,而且马上想到,要把胤禛的
这番深意,设法让皇后、顾命大臣以及王公亲贵了解。
但眼前却无机会,不但皇后没有心情来听她的话,所有的顾命大臣、王公亲贵,根据御医的报告,说胤禛随时可以咽气,因此也都守在烟波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