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县邑都有自己的江湖,每个街面都有自己的大哥。街面大哥的基本职业是闲逛,主要特长是无事生非。这天,韩信闲步街市,吸引不少异样目光。街溜子顿觉被抢去风头,不禁心生不满。
这种闲事溜子大哥必管。他上前拦住韩信去路,说:小子,都混成要饭地步了,还佩把剑,假的吧!诸般挑衅。
韩信不理,想绕开。
大哥又拦住:想走?没门!游侠不畏生死。你若敢死,拿剑刺我;你若欲生,从我胯下钻过去。是砍是钻,是生是死,你看着办。
围观的小弟们哄然大笑。
韩信脑中一股寒光闪过,街溜子霎间被劈作两段!当然这是想像,只存在脑海中。韩信知道,这帮混小子今天是要拿自己立立威,想拱手脱身万无可能,其结果或被对方找岔暴打一通当街受辱,或是拔剑以一敌多砍服对方。有道是相互斗殴,输者进医院、胜者进牢房,都没好果子吃。秦律更为严苛,凡私斗,无论曲直,双方都要受刑,投入大牢、九死一生。人生留下污点,士大夫的理想就从此画上句号。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从大哥胯下钻过去。
如果是你,怎么选?是坚守士可杀不可辱的信条,还是选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凡有远大理想抱负、且有超强能力的人,都以不能成就大事为耻,不以小怨小辱误终身。韩信冲动消退、理智回归,向街溜子赔着笑说:壮士大哥,这点事小弟能做到,您站好了,弟兄们瞧好了!
韩信俯身跪地,眨眼间从街溜子胯下钻过,拍拍尘土,头也不回扬长而去!几个街溜子惊得张口结舌、面面相觑、目瞪口呆。这、这、这,原来这韩信是真正的狠人呐!
如果一个人敢于在大街上把脸撕下来,扔在地上让你踩,你觉得他还有啥事干不出来的?自此之后,街溜子们对韩信敬而远之。
陈胜起事,各地义军蜂拥而起,各路人马你来我往攻城略地。韩信观察一番,仗剑投奔项梁去了。项梁战死,又跟随项羽,被封为执戟郎、贴身护卫项羽。
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韩信觉得机遇来了,多次向项羽谏言军事。项羽亦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将才,人若有才便自负,每次客客气气听完韩信的建议,转过身一次也没采纳。内心可能在想,就你韩信这样级别的将卒,和我讨论军国大事?我已百战百胜,你的谋略水平高于我?这小伙子,呵呵呵……。
韩信心情低落,怀才不遇啊,英雄无用武之地呀!诸侯大会关中,将士间交流颇多,刘邦渐渐引起韩信关注。刘邦实力较弱,怀有屈愤之心,与其在项羽部下一事无成,不如跟随汉王闯出一番事业。想到这里,韩信决然跳槽投奔了刘邦。
到了汉王阵营,比照在楚军的等级,给了韩信一个连敖的职务。但凡有超级本事的人,偏偏小事总是干不好。姜太公开店铺便赔本,管仲作战当逃兵,韩信当连敖也是干得一塌糊涂,部下大范围犯法,论罪连坐当斩。
韩信凄风苦雨,排队等着被砍头。前面已斩十三人,眼看轮到自己。韩信绝望地抬起头远眺,巧也不巧,刑场来了一位重量级人物:汉王太仆夏侯婴。夏侯婴位高权重,且与汉王私交甚厚,或许能救得自己性命!想到此,韩信冲夏侯婴大呼:汉王不是想夺取天下吗?为何要斩壮士!
滕公夏侯婴正在与他人耳语,突然听到这声喊,心中一怔,似有共鸣,目光便聚焦到韩信身上。定睛打量,见这位囚犯状貌不俗,气度非凡,于是向主斩官说情,将韩信救了下来。带到府中交流,韩信纵论兵法,夏侯婴甚奇之,有拨云见日之感。以前夏侯婴向刘邦请教过兵法,而韩信所论与汉王所教异曲同工。夏侯婴觉得韩信是个人才,应该能和汉王说的来,于是推荐给刘邦。
因祸得福。刘邦虽未召见韩信,但从谏如流,给韩信了一个新职务,叫治粟都尉。官位不低,但主要负责农业、税收等工作,恰在丞相萧何治下。工作关系,韩、萧两人交流的机会比较多,韩都尉不研究钱粮讲兵法,屡次向萧何述说天下形势、纵横之道、用兵之法、决胜之机。
萧丞相听得连连拍案称奇,相见恨晚、嗟叹不已,对韩信说:当治粟都尉埋没人才了,找机会我向汉王举荐,建议你为将领兵、施展将帅之才。
为何萧何能懂韩信?萧何可不仅是丞相之才,他也精通兵法。汉军兵制军法创立者,先是萧何,后才加入韩信。故萧何、韩信沟通起来,知识点相同、共鸣颇多,相互叹服不已。
萧何想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动汉王刘邦,为韩信谋一个高级将军职位。这种机会不是天天有,等着等着,十余天过去了。别以为萧何能天天见到刘邦、时时有递话的机会,你若是某县的部门负责人,想找机会给县长推荐个人,你试试难度有多大!何况刘邦是王,岂是说见就见、说啥听啥的。
而韩信等的失望了,他想着萧何推荐了而汉王不用,或者萧何只是奉承而已、实际上没把他当回事。不禁哀叹:我韩信才华绝世,本该像夏花般灿烂绽放,谁知到了汉营中,却还是埋没于尘埃里。既然不用我,那好,再见,我走。于是带着无限惆怅悄悄离开汉中,走了。
萧何视韩信如珍宝,经常让人送点饮食钱帛,时不时打听韩信的动态,礼数很是周到,只差天天捧在手心,就怕飞了掉了。怕啥来啥,这天部下报告:韩信也跑了!可想而知,萧丞相能不着急吗?顾不得其他,出得门来翻身上马,策马扬鞭向韩信出走的方向追去。
好在出汉中的道就这么一两条,穿行高山狭谷数百里且无岔路。苍天不负萧老丞相,日夜兼程追得一两日,追上了。三劝两劝,将韩信劝说了回来。
时不我待,返回的第二天,萧何立即去见刘邦。
萧何回来了?!刘邦闻信眼中顿时放光,掉了的臂膀又长上了,一颗悬在噪子眼的心霎间落到了肚子里,且喜且怒,对萧何一通的输出:你跑到哪里去了?别人逃跑你怎么也跟着跑,你搞什么鬼,想吓死老子是不是!
萧何说:我没逃跑,我去追逃跑的人。
追谁?谁跑了?刘邦不信,追问。
萧何说:韩信想离开,被我劝了回来。
刘邦又骂:你糊弄谁呢?诸将偷跑的有数十人,别的你都不追,追韩信?脑子糊涂了?休想骗老子!
萧何说:其他人跑了都不要紧,只是这韩信跑不得。其他人跑了,能再找百八十个来代替。至于韩信,国士无双,天下之大,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如果想争夺天下,必须起用韩信。
在这一来二去的沟通解释交流中,刘邦的疑虑消除了。既然萧丞相看准的人,必然没得挑。刘邦说,既然丞相说话了,那我就任命他为将军。
萧何不依不饶,说:如果仅仅任用为将军,恐怕还是留不下韩信。
刘邦这时就有点没好气了,一个追回来的逃将任为将军还不行?他能力能上天不成!对萧何说:那怎么好,难不成我任他为大将军!
萧何立即拜贺:君无戏言。若如此,是汉国幸事!
刘邦就是随口这么一说,却被萧何将住了。话说出口了,就无法再收回。刘邦说:这样吧,你喊他进来,我现在就封他为大将军。
萧何收敛笑容,说:大王你对部下一向不重礼节,拜大将哪能像招呼小孩一样随意。建议选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斋戒,规范礼仪,隆重拜将,这样方能显示汉王的威严、大将军的尊贵。
话赶话说到这了,事已至此,汉王刘邦便按照萧何的意见去做。
听说要拜封一位大将军,诸将心中暗喜、议论纷纷,都觉得自己有可能。封拜仪式开始,大将军竟然是从刑场脱生的韩信!将卒们惊讶得眼珠子快掉出来。
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世上无人可匹敌。刘邦对萧何的能力水平充分信任,对于萧何看准的人,刘邦毫不犹豫直接任用,敢于把一个名不见经传、低职位的将士,直接提拔到军队最高领导岗位,敢把武装力量指挥权交给一个非亲非故的陌生人。纵观汉后两千余年历史,真是绝无仅有,汉晋唐宋元明清,难再找出第二人。刘邦不但雄才伟略,用人也是大手笔,泼墨写意、酣畅淋漓。
成就大汉伟业的三杰便悉数上场了。萧何、张良、韩信都是高纬度、大才能,各有所长、各具千秋。张良属战略大师,运筹帷幄、谋篇布局,眼光深远、智慧超群。萧何是治世能臣,外儒内法、随势应变,为大汉四百年基业构建了四梁八柱、纲纬纪法。韩信是汉初军事奇才,逢战必胜、遇敌必克,引导了楚汉战争的走向和结局。正如萧何所言,“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仔细想一下,汉王刘邦才是真正的人杰执牛耳者。他对形势有着冷静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治理封国、任用人才、指挥军事,往往天马行空、自如肆意,有招似无招、无形却有形,诸子理论难以解释其道,百家学说不能格其脉络,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但诸般决策却往往切中天道、人性、客观规律。东汉马援盛赞高祖行事风格是“无可、无不可”,很是贴切,非常传神。萧何、张良、韩信三位是当世人杰,放在沛县、颖川、楚营皆平平无奇,到了刘邦这里却大放异彩,获得了物质价值、成长价值、人生价值,甘心为汉王所用,刘邦岂不是人杰中的精英?所以郦食其说汉王用兵是“此黄帝之兵,非人之力”,以死事主。张良说“沛公殆天授”,一生追随。韩信俯首称“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