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家寨子外,硝烟尚未散尽,刺鼻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寨门已被攻破,碎木横飞,原本坚固的防御此刻破败不堪。几百号沐家打手,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死了几十个,鲜血汩汩流着,浸入脚下干裂的土地。另有不足百个趁乱逃窜,剩下的都被生擒活捉,其中几十口沐家的男人,也耷拉着脑袋,在俘虏队伍里瑟瑟发抖。
吴良满脸戾气,揪出那个朝他放冷箭的家伙,二话不说,抡起拳头就是一顿猛揍。拳拳到肉,那人的脸瞬间肿得像烂西瓜,鲜血从口鼻喷涌而出。刘逸尘只是冷眼旁观,仿若没瞧见这血腥一幕。
恰在此时,马蹄声疾,朱元璋打马狂奔而来。他满心想着能在战场上酣畅淋漓厮杀一番,没成想赶到时,战斗已然落幕,不禁有些遗憾,咂咂嘴嘟囔:“来晚了,没赶上事儿!”刘逸尘见朱元璋现身,却是眼睛一亮,喜出望外道:“主公,不来还正打算派人去请您呢,还有一堆事儿,非得您来定夺不可。”说着,拉着朱元璋就往沐家的祠堂奔去。
朱元璋对沐家本没太多概念,只当是寻常地主大户。可一瞧见那座宏伟又透着古拙气息的祠堂,还是吃了一惊。踏入祠堂,更是震撼不已。堂中神龛之上,供着一位书生模样的古人,冠带随风轻飘,浑身散发着浓郁书卷气。“先生,这位是谁?”朱元璋好奇问道。刘逸尘端详片刻,道:“应该是子贡!”“子贡?就是孔夫子的弟子?”朱元璋又惊又喜,语气里满是意外。“嗯!子贡原名端木赐,曾在曹鲁之间经商,算是孔夫子门下的富豪。沐姓源自端木,从鲁地迁居至此,倒也说得通。”刘逸尘耐心解释。
朱元璋听闻,不禁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肃穆。自家往上数,祖祖辈辈都是穷苦佃农,哪比得上沐家,竟能追溯到孔夫子门下,妥妥的书香门第、大户人家,估计也就比曲阜的衍圣公差那么一点儿了。他望着子贡画像,竟有些拘谨,站着没敢落座。刘逸尘见状,笑着打趣:“主公,要说这濠梁之地,可是人杰地灵,当年庄子和惠子就在这濠水之上,辩论过鱼乐呢!”朱元璋微微一愣,心里泛起波澜。以前没读书时没啥感觉,如今有了些学识,对这些先圣轶事,更多了几分敬畏。
“咱记得子贡曾经赎回在异乡为奴的鲁国人,回国之后,并没有要鲁国的补偿,结果被孔夫子批评了。”朱元璋回忆着说道。刘逸尘点头称是:“没错,孔夫子觉得赎人拿补偿,同样是行善。要是都学子贡不要补偿,那些拿了补偿的人,就得遭人指责、被众人嘲讽。长此以往,在外为奴的鲁国人就没人管了,可见孔老夫子通情达理,很懂变通!”其实只要稍微研读下《论语》,便能领会孔夫子的通达。何止是孔夫子,朱夫子又何尝不是?倘若朱熹当真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让别人去饿死,这样的人,怎可能折服天下读书人,赢得尊崇?只是让人纳闷的是,这种极端说法为何大行其道,成了世人固有印象?或许琢磨背后曲解之人的心思,比纠结夫子原话更有意义。
两人边聊边往旁边房间走去,这一进去,惊得目瞪口呆。“这是祠堂,还是刑堂?”朱元璋脱口而出。只见屋内,生牛皮鞭、夹棍、烙铁……各类稀奇古怪的刑具琳琅满目,比县衙大牢还齐全。绕过刑具堆,墙边的景象更是让人毛骨悚然。几个黑乎乎的物件,定睛一看,竟是人的手臂,不知被砍下来多久,早已风干成漆黑色。再抬头,几段貌似绳子的东西挂在墙上,仔细一瞧,居然是肠子!饶是经历过数月守城恶战的刘逸尘,也不禁打了个寒颤,寒毛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