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半期,是杜甫最为潦倒穷困的时期,因此作有很多彰显其儒家精神世界的优秀诗篇,在成都安居下来,诗作的技巧方面有很大进步,不过诗内容的精神方面却大不如前,如这首《春夜喜雨》同他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相比,抒发的精神内涵高下立判,更无法与他的史诗作品《三吏》和《三别》等相提并论。在看到春雨润无声的同一年秋天,杜甫所建的茅屋被狂风卷跑了一些,想到刚从漂泊潦倒的生活中缓过身来,却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搞的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中学期间学习的名篇,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首诗境界极高,充分彰显杜甫伟大的胸襟。杜甫的诗之所以成为诗史,是因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整个时代,安史之乱期间,生活比较困苦,但是心胸却开阔很多,犹如亚圣孟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在忧患时往往能呈现上行的精神境界,而在安乐的时候精神世界则是波澜不惊,因而能创作出《春夜喜雨》,有心情并热情的讴歌了来得及时且滋润万物的春雨。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有秋山。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淮水边重逢阔别十余年的老朋友时所创作的五言律诗,诗题中作者用“喜会故人”,可见创作此诗时是人生四大喜之一的“他乡遇故知”,十年后重逢老友,颇有感慨,感慨之下必有佳作。首联“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描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不醉不归的快乐往事,“每醉还”充分表明彼此友谊深厚,经常欢聚畅饮,扶醉而归,接下来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叙述离别后岁月的流逝,“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化无常,“流水”寓意岁月如流、年华易逝,用“浮云”和“流水”两个虚拟的景象呈现作者主观情感,寓意不经意间,岁月如驰,世事人情已经有很大变化,抒发出作者与故人阔别多年还能再逢的伤感心绪。颈联“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回到了诗题,显示作者喜会故人的姿态,久别重逢,自是有喜的一面,每醉还的欢笑场景和彼此情谊依旧像十年前,然后又转折的说到,彼此已经两鬓斑斑,岁月催人老,十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再见彼此时已是一副沧桑衰老的景象,伤感之情溢于言表。尾联“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表面上是说故人询问作者为何不返回家乡时,是因为贪恋淮上美丽的秋山,而真正的原因则是采用留白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从韦应物这首诗题可知,内容应该是描写欢喜的,而诗句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伤感的意味,好比以《美丽人生》为题的影视作品,标题虽为美,而剧情实则是伤悲的。作者韦应物虽说是喜会古人,但能叙述的话题并非喜悦,说明作者哪怕是久别重逢老朋友时非常喜悦,但是能够以笔墨示人的却是喜极而伤,或许喜极对立面的情感才能写下来,可见真正的喜出现在诗词中有多难得,正如扣动人心的影视剧,很难见到喜剧,而且即使名义上为喜剧,也是伤感的剧情,催人泪下的几乎从来不是喜剧。提及喜极而悲伤,不禁想起《红楼梦》中的贾元春省亲的那一幕,贵为皇帝妃子的元春,风风光光的难得回家省亲,本是大喜事一桩,然而省亲的画面却透露着无尽的感伤。
对于任何人来说,悲伤忧愁容易成为一种常态,而欢喜快乐很难得,正如诗人杜牧所言的尘世难逢开口笑那般,因为生活中难得有喜乐之事,故在逢遇亲朋好友的喜事时,会美言沾沾喜气,人生长期不顺时要找时机冲冲喜,喜诗亦是难得存在的,笔者故而收集到两首喜诗汇编于此,分享下诗词中难有的喜。杜甫的《春夜喜雨》倒是比较真实的描写了喜,而韦应物的这首喜会故人诗,哪怕是带有伤感的意味,但它的前提是作者与故人的喜逢。寻找喜乐,有时候需要自我阿Q精神法,诗人李商隐曾创作诗《自喜》诗自嘲,叙述他喜欢小的如蜗牛般的房舍,有燕子筑巢,居住环境尚可,邻居有好酒款待,即使蜗居在小房子也可自娱自乐而喜,不过这对于命途多舛的他来说,虽像是用阿Q式精神法自嘲,不过对于悲观主义的李商隐来说,能作《自喜》诗已是喜。在浩瀚的诗词里,消极情感的悲、愁、苦、恨不仅常见且多有佳句,而喜难得且不易有名句,而能呈现喜乐的诗篇寥若晨星,才更有必要欣赏下喜的诗词,尤其是杜甫这首真正描写喜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