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该词系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小令词中的杰作,亦是词牌名《浣溪沙》中的代表作,从作品风格来看,类似于唐诗中的闺怨诗,描写的是女子在轻寒时节里萌生的寂寞哀愁。词的上阕写春寒料峭之时,刚刚亮的阴天像是在深秋时分,女子独上小楼,屋内淡烟流水图的画屏显得格外清幽,凸显出女主人公在小楼中久坐不堪寂寞,下阕描写小楼窗前的景象,看到落花随风轻飘起舞似梦一般,无边无际纤细小雨如愁一般。词中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最为世人所熟悉,是作者运用纤巧的笔触,将不相涉的花与梦,雨与愁耦合,将具体的景象喻比抽象的愁感,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形容难以描绘的事物,且不说梦似飞花或愁如丝雨,反其道而用之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组成联偶佳句,用语匠心独运别有一番一种意境美和画境美。秦观素有古之伤心人之称,是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受到苏轼兄弟两人的青睐,同时也深陷赵宋朝廷新旧党争的泥潭,长久以来颇有郁闷不得志,不过所作的词并未趋同于苏轼,反而独具一格以秀丽含蓄取胜,词作温婉细腻柔情百态,具有很强的忧郁气息,好比这首《浣溪沙》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言,必是忧郁性情之人方能道出。
唐宋时期,创作诗词并留有名篇的文人,多有贬谪经历,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中,贬官相当于是人生的下行期,必然是郁闷的,因此很多名篇的诞生与士人的左迁经历息息相关,这班文人极少在平步青云时著有佳作。仕途文人,被贬谪还不算跌到谷底,更为严重的是罢官乃至削职为民,词人辛弃疾,素有文武双全之才的美誉,他的多首名作,诞生在他被弹劾去职闲居期间,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多数经典词作,亦是他处于贬谪阶段创作的。春秋鼎盛之际,辛弃疾却不幸遭到弹劾被罢免官职,闲居在江西上饶带湖,对立志于建功立业的人来说,闲居退隐必是相当郁闷痛苦的,去职相当于中断了事业,此境遇下的文人自是容易一腔愁绪。辛弃疾闲居期间,他到博山游览借以排遣愁绪,却无心看风景,于是在博山道中题了一首词《丑奴儿》,表达出对人生愁滋味的深刻理解。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领会辛弃疾这首词的韵味,需要点社会经历,或是中老年朋友才会对辛弃疾这首词触发感悟,词作以少年不知愁和中年知尽愁的对比描写,来抒发两个截然不同年龄段的思想感情的变迁,较好的描绘出少年和中年内心世界的本质区别。词的上阕,作者回忆少年时代不懂何为愁苦,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风景,少年时代,阅世较浅,乐观自信,对愁苦缺乏真切的体验,好比少年时代喜欢无病呻吟,总说读书辛苦考试累,还偶尔自带忧郁多愁伤感一番,犹如词中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中年已至,成为上奉父母下育儿女的社会夹心层,逐渐苍老并有病魔随时入侵风险的高堂,逐渐长大并且需要教育经费的孩子,还有许多无形中损耗人之精力的事务,这时的心境犹如词中下阕“而今识尽愁滋味”,更为让人焦虑的是,这种愁是有苦难出,不知向谁亦无法诉说,苦楚也只能咽下去,正如词中的欲说还休,自我调节的话或许还能像辛弃疾一样,安慰自己道一句“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的蕴意,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感,以“愁”的名义道出人不同阶段的心理滋味,多数人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人或所处阶层、周遭环境有所不同,对愁绪的体验程度不一,但是都会被各种愁苦困扰着。闲居的辛弃疾必定家有恒产,无需为柴米油盐劳心费神,况且诉说识尽愁滋味,可想而知为碎银几两而疲惫不堪的中年朋友,愁滋味就不可能只是一句“却道天凉好个秋”那么轻松洒脱。首次读到辛弃疾这首词时,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瞬间颇为感触,大致是自身的境遇契合此词所蕴含的寓意,辛弃疾去职端居,用今日术语来讲便是被迫躺平,而庶民百姓去职后可没躺平的空间,失业就得重新找工作,否则就不是识尽愁滋味那么简单了。这首词直白的渲染心上秋,从少年不知愁强说愁,到中年知愁而不说愁,行文构思巧妙,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在其豪迈的风格中不乏柔情细腻之感,是他婉约风词作的代表,尤其说到而今识尽愁滋味,高度凝练了大半生经历后的感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颇为耐人寻味。
今日社会,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竞争进入到白日化时代,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传导至教育系统加速教育内卷化,使得青少年的学业压力,非二十多年前所能比,但是对比人生轨迹来看,最苦最累的阶段始终是中年时代,所以才有识尽愁滋味而欲说还休之感。中年时期的人们,不愿将成年后的辛酸苦辣灌输给子女,也不想将压力传导至子女身上,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无形的把自己的愁苦和压力传递到子女身上,只不过是以期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抑或为子女前途着想等名义实施的。中年人将压力传导至子女身上,或许是普通家庭环境所必然的行为模式,对父母的艰辛愁苦,子女也多半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深刻理解辛弃疾这首词,不仅是让中年人慰藉自己的愁滋味,更是让少年孩子们能够理解中年父母的愁滋味。
此上描写愁的佳作,辛弃疾的“少年不知愁滋味和中年识尽愁滋味”最具有社会现实感,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所体现的更多是文学欣赏,鱼玄机的“愁望寄子安”可认为是恋爱脑女子孤独寂寞时想念情人时的话语。对于世人来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是最为现实的,辛弃疾之愁,是中年朋友们回想昔日的人生经历会迸发的感触,秦观的雨细如愁,或许是有人在春日朦胧细雨中容易灵感触动的愁绪。不管是唐诗中的愁,还是宋词中的愁,都是精彩纷呈的,如前文所讲,愁本是人之常情的重要成分,是无法回避的,只要人们有心理活动便会有愁绪,有愁不代表是消极的情绪,或许是深刻的反思,犹如辛弃疾这首词,通过少年时和中年时愁味对比,本身也是对愁滋味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