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又到了年根前儿,因明年初要开科考,礼部和翰林院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考务的事情了。杨慎对我说趁着眼下二弟已来京,准备明年会试的张含、蓝田还有几位同乡好友也都在北京过年,想把国子监的一帮同学聚在一起做个诗会。自古诗会就是文人雅士的一大乐事,是杨慎的最爱。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对他说:“时间和地方自随你们定,若有佳作,回头拿来结集刊印,发给诸生们赏析品鉴,亦是好事。”
“爸,既然您也觉得好,别光口头支持呀。这堂庑租赁、纸笔用器、灯烛饮馔,还得邀请名家评判,哪一样不得花银子?我和张含把压箱底的钱都拿出来了,还差不少呢。”杨慎不好意思道。
“臭小子,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居然还有压箱底的钱?你媳妇儿知道吗?”
“哎呀,我又不亏着她,国子监和礼部每个月就那么些例银,前月的还克扣了三成,说考核后再补发。今年因北直隶起乱,户部也缩减了节例。我这钱都是以前省吃俭用才余下来的。”
我想着他们这些在京的举人,也无固定任职,外面要打点应酬,家里要养儿糊口,确实不易。自家孩子嘛,还是要帮衬着些。于是让他去找他老丈人王溥帮忙,一应用度先从礼部支取,回头把账单拿来予我核销。地方也甭去别处找了,翰林院的玉堂就挺宽敞,风格清新典雅,是个不错的选择。又托礼部精膳司的人帮他们准备宴飨和酒膳,务必把邀请来的人都招待好。一切安排妥当,我对杨慎言:“既然有些攒下的余钱,也别压箱底了,都拿出来给王氏。要过年了,供她日常采买或者置办家什用度。给小耕耕制衣加餐,但凡掉了一两肉,我可拿你是问。”
他知道诗会的花销全都由我帮忙赞助了,高兴得不行,赶忙喊上杨惇,一起出门找张含他们去准备发送请柬、预定诗会所需的一应器物、商量编排诗会项目和其他事宜。
这日下了朝,我正准备出宫,往东华门正走着,忽闻身后有人喊我。一看是来京考绩的右佥都御史,我的四川同乡黄珂。老先生已经六十二岁了,今夏平定安化王之乱,他当时巡抚延绥,助我传递黄榜,还分兵扼守河东,令贼寇不敢出,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同僚好友。“呦,黄大人好,您何时来京的?”我问他。
“呵呵,我昨儿刚回来,好久不见。今儿正巧看见你,过来跟贤弟打声招呼。”
“延绥重镇,守边不易,您劳苦功高,回头我一定奏请陛下,优厚褒奖众位守边将官和军士。”
“那就多谢介夫了。我打算过完年就回去,不知以后何时还能再见。你现在内阁协助李阁老管理吏治,做得风生水起,也深受皇帝信任,往后为兄还要靠你多多提携呀。”
“好说好说,黄兄文武双全,乃国之栋梁,你我又是同乡,多年的交情,自当互相扶持。”
这个黄老先生虽是进士出身,却有勇有谋,巡边多年,战功赫赫。五十岁的时候还跟他的继室生了个丫头,身子骨可真是硬朗啊。
“听说亦不剌最近在边境时有骚扰,不知情况如何?”我问。亦不剌是也先之孙,北元右翼永谢布部的领主之一。他反对蒙古小王子达延汗的改革,并在蒙古右翼中制造事端,扰乱社会,还时常骚扰明军,多次来犯,但规模较小,都被黄珂率军击败。
“亦不剌就是个疯子,他为保持异姓领主的权势,极力反对达延汗。被废除太师之位后,居然杀了大汗次子济农亲王——乌鲁斯博罗特,发动武装叛乱,与大汗公开决裂。达延汗今年率军平乱,与亦不剌在达兰特里进行决战。叛军兵败,已然西逃。”
“西北一直不稳定,我看这个蒙古小王子达延汗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直觊觎大明,不停地搞事情。我们还得防患于未燃。”我说。
黄珂四下看看,拉着我的衣袖,神秘兮兮地把我拽到一边墙根下,对我附耳小声言:“老弟,你是自己人,我也不跟你绕弯子。他若不搞事情,军饷、钱粮从哪里来?军功从哪里来?皇帝命刘瑾清丈军屯,派往全国的御使拿着钦差的俸禄,可他们究竟查到些什么呢?刘瑾是死了,那些逆党杀的杀,贬的贬,可田地呢?粮食呢?不还在边镇军阀们的手里吗?皇帝在豹房穷奢极欲,大兵们却在边疆的毡帐中喝西北风。我已年过花甲,在督察院的这些年走南闯北,巡抚全国,我心里比谁都清楚。说句掉脑袋的话,我巴不得他们都反了,将士们才能吃饱穿暖,活着才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