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老师很容易找,意思是他就在家里,他的家骆平阳当然来过好些次,不存在找不到地方。可荣老师本人却时不时就出去了,开会,参观,交流什么的。
就之前那两年的时间,荣老师就三次丢下课出去了,所以骆平阳他们班的语文课,感觉老是换老师。好像有省内交流,也有华东六省一市的研讨,总之是跑的很欢实。
按说,应该有影响学生的说法了,老师动不动就跑了算怎么回事儿。可实际上不是。骆平阳他们班的同学好像都不在意。一来很少有同学觉得荣老师讲课多么好,他走了就走了,跑了就跑了,没人惜别什么。二来,这个班里的几个同学语文成绩特别好,当然也包括骆平阳。大概是四五个,都能去文科班“踢馆”的样子。
这样一来,好像谁来这个班教语文都无所谓,反正大家大概是这样感觉的。当然了,另一面是成绩不好的,照旧是不好。主打一个“不为所动”。
实际情况都说不清楚,因为“幸存者语境”。能受到关注的也只是那几个成绩突出的,其他的同学怎么样,谁关心啊?
以前骆平阳来荣老师家,大多是荣老师喊的,说是想听听骆平阳对作文写法的理解啊,班里同学们对语文课的感受怎么样啊,还有就是给骆平阳一本什么书啊,或者《中学语文教学丛论》什么的期刊,好像他就是编委之类的。
也有过那么一两次是闲谈,感觉很轻松的样子。似乎是为了鼓励骆平阳好好学习,实际上根本没说几句学习的事儿,就叙家常了。
记得有一次荣老师拿出一封信,还有一幅字,给骆平阳看。
信是红学大佬冯其庸先生的回函,讨论了《红楼梦》相关的什么问题,骆平阳基本没看懂,不过还是觉得很厉害,比如,说什么文章已经读过,感觉什么样云云,还说了已经推荐给什么刊物的主编某某某,什么为盼之类的。那幅字就是冯其庸先生手书,内容忘了,像是两句诗,大概是的,上写“昌耀仁兄教席雅正”什么什么的,骆平阳也不懂写的好不好,不过还是有点味道的。
“荣老师——”,骆平阳人未至声先发,“荣老师在家吗?”
“在呢,进来吧。”略显苍老的声音飘了出来。荣老师果然在。
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掀开帘子走了出来,短发齐耳,瘦削白净,从骆平阳身边走了过去,匆匆出了院门儿。呵呵,小姑娘还没长高啊,“荣素云”,骆平阳笑嘻嘻地喊她,“暑假作业写完了没?”
这小女孩儿特别怕生的样子,见过骆平阳好多次了,还是从不敢正眼看人,低着头就跑,也不回答。
小院儿够小。东南角放着一条石槽,石槽里几颗细长叶子的植物,骆平阳不认得。被荣庆云侧身碰到的细长叶子,立刻倔强地挣扎着摆动。
骆平阳也掀开门帘子进去。
荣老师正从藤椅上起来,老花镜推到了额头顶上,微笑着打招呼:“骆平阳啊,算着你也快来了。来,坐。”
骆平阳眼神闪烁,心中警铃大作,这老头儿今天有点内涵,到底想干甚?
不过还是嘻嘻嘻地往前蹭。“这两个月就没咋闲着,要不早来了。”
荣老师好像不以为意,往桌边的凳子指了指。“平阳啊,你还写小说了?”说着拉开抽屉,取出了一个信封。信封靠下边的一行红字清晰可见,也挺扎眼。是《当代》寄来的。“昨天才到的,拿回去吧。对了,你快要去BJ了吧,以后离杂志社就近多了,也方便多了。”
骆平阳留的地址是“*****县一中高中语文教研室荣昌耀组”,当时就是怕信件递送出问题。起码这样写,遗失或错漏的几率小得多。
其实就是硬蹭。
荣老师也没有办法,又不能说不准写我的名字,这孩子确实是给自己长了点脸的。虽然除了他,自己带的班级还有一个考到114分的学生,可惜那个学生硬生生把理科生的技能全都偏给语文了,总分才三百多。那个学生的爸爸就是本校的语文老师,荣老师很想说,真不能怪我呀,嗨,就是没地方可说。
骆平阳的心跳骤然加快。伸手拿过了信封就撕开了,一抖,一张不大的纸片儿掉了出来。
嗯,是通知采用了,但排到了明年元月那一期。没了。
对了,上面说汇款单应该在两个月内寄到,按千字给付八元钱稿费,总计二百二十四元。
好的!给钱就行!骆平阳的脸上终于绽放了笑容,八元就八元,应该算是最低标准了吧,还好还好,能发了就好,挤上去就不错了,算是好运气。《BJ文学》倒是稿费也不低,还有一个《青年文学》,可刊物的档次不太高啊。以后的评奖咋办?
荣老师也笑了:“发了?好啊!现在先锻炼一下,以后再慢慢地写点有分量的。”他不太关注小说杂志,《当代》这样的刊物他都觉得陌生,《人民文学》他也不关注啊,因为除了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品,比如鲁郭老曹茅巴,其它小说他真都没有看。荣老师还以为骆平阳就是跟以前一样,写点小青年的冲动激情,侥幸被人家拿了“填缝儿”了,好是好,可也没什么,更不知道稿费能给两百多块钱。